發著,就變成了陰謀。
………【第三節 主攻(26)】………
這位宇文弟還充分發揮他的謀略本事,將陰謀變成具體的行動計劃。
宇文弟對梁士彥說,你只要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起事,姓楊的肯定會讓我前來征討,兩軍對陣時,再聯合起來,然後以此類推,連結天下。
這個計劃至少前半部分,還是百密而無一疏的,但不應該動不動就以此類推天下事。
天下之事,往往未可全知,天下之人也是這樣。
本來這個計劃絕對是保密的,但卻有未可知之人,將此事洩漏出去。
於是,宇文弟被楊哥殺了,時年六十四歲,其家口籍沒,也就是登記後沒收其所有財產,財產沒收,家人則變為奴隸。
原先從堅哥那時得來的財富,又送回去,還賠上了自己的家人,實在是不該。
以此來看,堅哥當初說他“舉無遺策”,應該是不懷好意的。
宇文弟聽信了這句話,本身就是疏漏。
他本來就沒有做到的事,何必要說是他做得到,這樣說的人,肯定是不安好心。
而他這個最後結局,可以借用為對這場曾經發生過的,與反楊堅的群眾運動做鬥爭,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的另類註解。
還有就是,對這場所反對楊堅的群眾運動領導人,尉遲迥個人行入為的評價,被史書作者總結為用錯了秘書。
即這尉遲迥起兵反對楊堅時,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人,頭昏耳聾,許多事情力不從心,只好委託他的秘書長崔達拏。
而這人只不過是一介書生,抄抄寫寫還可以,要是說到打仗這種事,他是不可能具有什麼戰略眼光的,更不可能在戰術上對士兵們有什麼行為示範。
就是在處理行政事務方面,這位秘書長,同樣沒有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所做的事,既不合規,也無實效,以致讓反對楊堅這一檔子事,雖然相州的經濟基礎,但卻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這與尉遲迥兵雖多,卻無得力的將帥之材統率,構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這二者的相互補充,其結果是惟一的,那就是失敗。
所以秘書政治要不得,對我們今天,仍具有借鑑作用。
………【第四節 順打 (1)】………
下面要說說這位司馬肖難,相對來說,要容易得多,因為是事情本身很簡單。
這司馬消難於7月24日舉兵響應尉遲迥,據江北九個州,兵力約11萬,聲勢不小,卻很快就被解決了。
楊堅派出搞定司馬消難的人是王誼。
王誼,字宜君,河南洛陽人。
在出徵前是鄭州(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會鄭州市)總管,在出徵時,是尚未就任的鄖州總管。
本來是奉楊同學之命,前去鄖州讓司馬消難挪出位子來,不料這人真的反了。
所這鄖州總管隨即就任討伐軍總司令,下轄三個方面軍,分別由李威、馮暉、李遠三司令統領。
第一方面軍司令李威,是熊州(今河南省宜陽縣)刺史,隴西成紀(甘肅省靜寧縣)人,而這成紀是是中國第一大姓李氏的發祥地,盛產皇帝和將相,可見這位也應該是個能打的。
第二方面軍司令李遠,字萬歲,北魏名將李賢之弟,也是隴西成紀人。其官職為柱國大將軍,掛名元帥,卻鎮守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東北黃河沿岸)。
李遠曾是北周太祖的親信將領,曾在朝堂上拔刀脅迫獨孤信同意宇文泰立其第三子宇文覺為後嗣,即預備世子,也就預備的皇位繼承人。
因為宇文泰當時預備當皇帝,改朝換代,把西魏改成北周。因為宇文覺是其正配夫人馮翊公主所生,雖為嫡子,卻是老三,有理也有些無理,因此面怕獨孤信懷疑,因為其長子宇文毓,卻是姚夫人所生,是庶出,而宇文毓之妻恰好是獨孤信的長女。
這種情況應該是一出事先編排好的戲,但李遠兄演得很成功。
不過,到了楊堅這兒,他當該算是長輩,因為當初跟隨宇文泰打天下是楊堅的父親楊忠。由於也是這隴西成紀人,威猛不減當年。
只是這第三位馮暉,史書上缺少這個人的簡歷。
也許因為王誼報率包括其本部人馬在內的四路大軍,基本上沒有動過手,沒什麼可說的,所以這後面一位雖留下了姓和名,卻因為無事可表,也就被寫史書的遺漏了其本人簡歷。
………【第四節 順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