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
下半場開始僅僅5秒,快船進攻端,小喬丹低位持球被犯規。
連羅恩*奧萊夏克這麼不喜歡吹哨的主裁判都直接吹了犯規,可見頂替布萊爾出場的斯普利特的犯規動作有多麼的明顯。
小喬丹表情很淡然,早在中場休息時,更衣室內的阮二牛就預言了眼前的這一幕。
9分分差不算大,但波波維奇還是試圖從一開始就打亂快船的進攻節奏。
二牛和小喬丹有了個簡單的對視,現在的問題變得很簡單,小喬丹能不能把球罰進去?
對於馬刺而言,陰謀和陽謀界限只在小喬丹的罰球命中率上。
經典的倒馬桶再現!
運球,下蹲,拋射……
如果說客場還會有球迷嘲諷小喬丹的罰球,那麼在快船的主場,大部分球迷還是屏住了呼吸,等待著小喬丹之審判。
“砰!”
一罰打鐵!
籃球彈在籃筐前沿,直接崩回了小喬丹手裡。
皇叔捏了捏球,又回傳給主裁判,奧萊夏克又將球回傳給了小喬丹。
大皇叔深吸一口氣,腦海中上過了泡妞二人的“諄諄教誨”,然後再次將球拋了出去……
在小喬丹出手的前一刻,二牛直接在籃下和鄧肯、傑弗森陷入肉搏,哪怕是一個簡單的籃板,雙方都是勢在必得。
“砰!”
籃球再次砸在了籃板前沿,而籃下的兩隊內線球員已經擠成了一鍋粥。
就在大夥都在判斷籃球落點的時候,反彈到空中的籃球帶著劇烈的旋轉再次下落……
“刷!”
兩罰一中!
憑藉著倒馬桶自下而上的劇烈旋轉,籃球最終還是落入籃筐中央。
小喬丹振臂歡呼,彷彿贏得了全世界,沒錯,哪怕只有50%的罰球命中率,馬刺都要考慮砍殺成功率的問題。
馬刺進攻端,帕克高位持球,鄧肯、斯普利特同時上提掩護,帕克持球走了鄧肯一邊,吸引快船防守之後,立刻將球分到了側翼。
丹尼*格林埋伏已久,抬手就射。
“刷!”
三分命中!
天朝球迷所謂鐵林的說法,其實真正的出現時間14-15賽季的季後賽中。
那時,鐵林的三分命中率從常規賽季的41.8%跌倒了30%,這才是皇阿瑪的奠基之戰。
當然,更讓吃驚的是鐵林三分命中率劇烈的上下浮動變化。
也就在之後的一個賽季,也就是15-16賽季中,鐵林的常規賽的賽季三分命中率下滑到了33.2%,這已經是他菜鳥賽季以來外線命中率最鐵的一季。
但是一到季後賽,皇阿瑪立刻用實際行動告訴了球迷為什麼波波維奇始終信任他,在季後賽中他的三分命中率達到了職業生涯最高的50%。
回到當下,11-12賽季的丹尼*格林絕非是鐵林,而是表現相當靠譜的3D射手,他的三分命中率超過40%。
一球之後又是一球,格林再次命中三分,兩隊比分快速被拉進。
阮二牛當然不會坐視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
快船進攻端,卡夫*阮低位持球,打滿了整個上半場的蒂姆*鄧肯繼續防守天朝人。
二牛對這個快年滿36歲的老將沒有任何妥協,“嘣!”、“嘣!”,二牛的背身技術早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哪怕背後的對手在力量上有一丁點跟不上,他都可以立刻採取措施,用各種手段完成終結。
根據張合理在日後的自傳《非常合理-張合理傳》中所說——對於內線球員而言,除了力量之外,“後背敏感度”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項能力。
並且內線隊員的“後背敏感度”普遍強於外線隊員。
因為內線隊員背身進攻的機會更多,需要用後背來靠住人,隨時透過後背感知防守人的位置,久而久之就“用進廢退”。
在書中,張合理還說了這麼一個“扎鉛筆”的小故事:
“後來我去體院讀書,專門做過一個實驗,拿兩根鉛筆保持水平,同時扎運動員後背,問他是幾根鉛筆,他說倆。
OK,兩根鉛筆保持水平,同時往裡面縮一點兒,再問他幾根,他還說倆。
繼續往裡面縮,縮到一定範圍,外線隊員就覺得是一根鉛筆了,內線隊員還能判斷出是倆。兩根鉛筆越縮越近,最後都快縮並上了,你還能判斷出是兩根鉛筆(而不是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