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朱由檢長在深宮,不曾出皇城,對外界的這些新聞知之甚少。看到天津日報的報道,他倒是瞭解了不少民間事情,覺得十分新鮮。

更讓朱由檢感興趣的,是天津日報的評論文章。

朱由檢最愛的一個評論員,是一個叫作“紫銅山人”的撰稿人。這個撰稿人寫的文章高屋建瓴,對種種事物評論一針見血,每每有讓人拍案叫絕的言論。

比如這一天的《天津日報》第二版,紫銅山人就寫了一篇文章,叫作《為什麼興國伯的兵馬這麼強?》紫銅山人寫道:“興國伯兵馬強盛,無他,思想先進耳!”

“因為思想先進,所以廣泛裝備火銃大炮,幾百步外用大炮轟炸,幾十步外用火銃殺敵。。。”

“因為思想先進,所以願意給士兵配發高額軍餉。士兵日日訓練,練佇列,練射術,練騎術,練刀劍。日日苦練,技法熟練出色,戰場上遇到訓練鬆懈幾天一練的對手,豈能不摧枯拉朽。。。”

“因為思想先進,所以給予傷亡士兵極高的撫卹待遇,以至於士兵們聞戰則喜,毫不懼怕傷亡。。。”

朱由檢看完了這篇文章,久久沒有說話。

王承恩站在後面,從朱由檢的肩膀上偷看了日報一會,笑道:“皇爺,這興國伯的日報,處處吹噓他自己的本事。幸好這日報被天津以外計程車人封鎖,傳不出天津。否則天下人都要崇拜興國伯,不知道有大明哩。”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說道:“如今李植在天津不但向士紳收稅,而且私設法庭凌駕在官府之上。”

“天津一鎮,已經姓李了。如今李植在天津,是說一不二的軍閥。巡撫在李植面前,只有垂首聽命的份。”

王承恩說道:“皇爺,雖然李植在天津跋扈驕縱,但他打滅了獻賊和闖賊,平定了中原。天子以天津一鎮換來天下太平,這買賣划算啊”

朱由檢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即便如此,也不能讓李植一家獨大。如果不改變現在的局面,李植的勢力只會越來越大,以後恐怕連朕的徵調都不聽了。”

朱由檢站了起來,在書房裡來回走了幾步,說道:“朕要仿效李植的虎賁師,訓練新軍。”

王承恩問道:“皇爺的意思是?”

朱由檢說道:“這一年來中原太平,剿賊的開銷少了不少。如今朝廷可以增撥軍資給各鎮名將,如宣府的楊國柱、玉田的曹變蛟、京營的周遇吉、黃得功等,讓他們裝備火銃大炮,以火器成軍。士兵裝備魯密銃和紅夷大炮,配備綿甲,打造一支五萬人,戰力不低於李植虎賁師的新軍。”

王承恩說道:“皇爺聖明,魯密銃一百步外可以殺人,比李植只能打七十步的火銃射得更遠。楊國柱、曹變蛟等更是敢戰的強將,若是輔以犀利火器,恐怕戰力要倍增。”

朱由檢低頭沉思了一會,說道:“這支五萬人的新兵每月發響三兩,再提供穩定後勤。士兵日日操練火銃大炮,練到十發九中,可以匹敵李植的虎賁師為止。”

“我們還要學習李植的撫卹制度,士兵陣亡者,朝廷一律補償一百兩給家人,以免士兵家人衣食無著。”

王承恩拱手說道:“皇爺睿智,如此一來,士兵們哪裡還會害怕戰死?一個個敢於衝鋒陷陣,便是李植的兵馬對上,也能夠一戰!”(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章 四兩月錢

到了九月,東南沿海的颱風就很少了。李植三十五條大船的龐大艦隊不再跑日本貿易,轉而往臺灣行駛。

三月初時候,李植還在剿滅流賊的返程路上,李興就感覺到臺灣開荒花銷太大,停止了運送新農民到臺灣。臺灣島上那時有二萬二千農民有田耕作,另有五萬農民在開墾新田。如今這五萬開墾新田的農民都整理好了田地,在河岸上架好了水車,可以種一季晚稻了。

舊有的農民開始種田,李植就不需要支付他們開荒工錢了。這五萬開荒工人每個月每人要二兩月錢,五萬人每個月要花費十萬兩銀子,每月開銷是一筆鉅款。這些人不需要支付月錢後,李植財政大為緩解,就可以招募新的農民了。

招募新農民,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如今天津的農民都知道跟著李植幹有好日子過,李植在各州、縣一貼出佈告,就有無數人報名參加臺灣墾荒。不過李植擔心財政崩潰,不敢一次招募太多農民。李植把招募農民的數量控制在五萬人。

九月以後,李植的船隊把這五萬人分批運送到臺灣。

十月二日,李植跟隨運送農民的船隊,前往臺灣,視察臺灣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