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眼,十分的鄙夷。這些蒙古人一身的匪性,能搶一斗粟就先搶一斗粟,毫無長遠考慮,難怪會被我大清一一擊破,受我大清驅策。
當初蒙古人騎射橫掃天下的盛況,早已經逝去不可追了。
不過覺得不能和李植戰的人不止有蒙古人,阿巴泰也被打怕了。
阿巴泰看了看兩位主將,說道:“兩位大將軍,我也覺得不能和李植硬碰,以後看見他的兵馬,我們就走!我們馬匹多,他追不上我們!”
嶽託十分不滿阿巴泰的軟弱,冷哼了一聲,說道:“畏敵如虎!那以後就被李植追著跑麼?我大清的威風去哪裡了?”
阿巴泰說道:“要拿下這個李植,不知道要流多少血!我想即便是皇上在這裡,他也不會去強攻李植!”
嶽託反唇相譏:“阿巴泰,你是被李植打怕了。若是我遇上李植,一定不會被他擊敗!”
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也笑道:“阿巴泰,你把我滿洲八旗的威風都丟盡了!”
嶽託搖頭說道:“這個李植一日不除,他便要做大一日。晚不如早,別給他各個擊破我們的機會。我看我們這次就別攻濟南了,我們集兵西進,先把李植擊滅了,再到各州縣慢慢劫掠。”
八旗蒙古正白旗旗主伊拜說道:“揚武大將軍,這樣和李植死戰,不知道要折損多少勇士才能拿下他。到時候死傷超過萬人,恐怕皇上也會震怒啊!”
八旗蒙古正紅旗旗主恩格圖也站起來說道:“揚武大將軍,請三思,萬不能拿戰士們的性命做豪賭!”
嶽託大聲說道:“你們不要多說了,此子不除,我大清便無寧日,我誓為皇上除去此子!”
雖然蒙古貴族們也有話語權,但這次入塞的最終決策權還是在兩位大將軍身上。如今揚武大將軍嶽託一心要硬撼李植,蒙古貴族們十分不甘。他們面面相覷,最後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奉命大將軍多爾袞。
多爾袞摸了摸自己的小辮子,沉吟不語。
直到最後所有人都看向了他,多爾袞才說道:“我聽細作說過,李植以私產養兵,其名下產業有肥皂、玻璃、鏡子、布匹和精鋼,這些產業全部集中在天津范家莊。”
“如果摧毀李植的這些產業,李植的兵馬就根本沒錢養,全部要解散!”
“李植如今遠在高陽,我們派四萬人去高陽拖住他,騷擾他纏住他。再派三萬人去取范家莊,把他的根本毀掉!沒有了產業,他就不足為慮了!”
聽到多爾袞的話,一眾滿蒙貴族都愣住了,沒有一個人說話。
好久,這些貴族們才反應過來,一個個大聲說道:
“睿親王妙計!”
“高!睿親王果然是睿智!”
“奉命大將軍英明!此計大妙!”(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祥之身
十二月二日,宣大總督陳新甲從他的軍營出發,快馬衝進了北京城,直往城西的楊嗣昌宅邸騎去。
進了楊宅,他直接找到了正在二堂責罵奴僕的楊嗣昌。
這次清軍入塞,楊嗣昌承擔很大的壓力,滿朝文武都說是他這個主張議和的閣老籌措失度,才讓清軍進了京畿。而且清軍進入京畿後如入無人之境,除了盧象升部外,其他大明兵馬無人敢戰。
楊嗣昌力主議和,但如今和議毫無頭緒,清軍肆虐京郊。而高舉主戰大旗的盧象升卻節節勝利。
盧象升的勝利讓朝中主戰的大臣十分振奮。楊嗣昌主和避戰的態度,受到百官的攻擊。
前不久,編修楊廷麟就上疏言:“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恨。國有若人,非封疆福。”他不懼楊嗣昌受天子眷寵,矛頭直指楊嗣昌,說因為楊嗣昌的主和態度,才導致疆臣不敢戰,不能戰。如果不革除楊嗣昌,武將們都不敢戰。
楊嗣昌大怒之下上奏天子,將楊廷麟改為兵部主事,送入盧象升大營中做贊畫行營,讓他嚐嚐疆場征戰之苦。
楊廷麟本是翰林院編修,是清貴的職位。不僅如此,楊廷麟還充講官兼直經筵,更是前途無量。比起來,盧象升軍中的贊畫行營的前途就差得遠了。楊廷麟因為對楊嗣昌的攻擊,丟掉了前途。
楊嗣昌的報復一時震懾住了群臣,無人敢再罵楊嗣昌。但平靜之下,暗流洶湧。楊嗣昌明顯感到自己肩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主戰的盧象升再勝幾場,估計群臣要把自己這個主和的閣老掀翻在地了,狠狠踩上幾腳了。
楊嗣昌心情鬱悶,在家裡拿奴僕出氣。早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