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出不來。”
“若是大家不講公德,為了面子亂吹亂講酒店的好壞,讓口碑這個媒介失去了作用,最後的結果就是好的酒店無法薄利多銷,紛紛倒閉,而使用劣質食材誆騙顧客的酒店可以大行其道,來一個宰一個。”
袁繼賢吸了口氣,說道:“講公德竟有這樣的好處?”
又走了一段路,袁繼賢問道:“為什麼范家莊的不少百姓手上都拿著東西。”
張宇笑道:“那是百姓們的垃圾。平時吃個糖買個餅剝下來的包裝紙,百姓們從不亂扔,都要拿到專門的垃圾箱旁邊才扔。垃圾箱每一百丈設一個,所以不少百姓手上都拿著各種垃圾。”
袁繼賢問道:“就沒有人亂扔?”
張宇笑道:“范家莊人人遵守公德,維護公德。在范家莊亂扔垃圾,是會被婦孺孩童痛罵的,袁員外你若是有興趣可以試試,不過要等我走遠一點。”
袁繼賢吸了口氣,啐道:“我怎麼覺得這不是在大明!”
袁繼賢身後的商人們都搖起了頭,一個個都唏噓不已。范家莊的種種小事令人感到震撼。
那些商人正在搖頭,突然道路上的一箇中年人大聲朝商人們呵斥起來:“靠右走!不知道靠道路右側走麼?走到左邊來堵住道路,大家都走不動了!”
商人這才知道範家莊走路都是要靠右走的,趕緊讓出左邊的道路。
袁繼賢不等張宇解釋,就說道:“大家都靠右走,兩個方向的人流就不會撞在一起,大家都可以走快一些。道路上走快一些,就能多些時間做工,多賺些銀子養家!”
商人們見袁繼賢這麼快就悟出了靠右走的原因,彷彿袁繼賢證明了這些商人也是能很快適應范家莊的生活的,紛紛誇獎起他來。
張宇笑了笑,說道:“我們最後去范家莊市政廳,參觀公德觀念整治下的高效行政。”
商人們此前就聽說津國公的法庭大公無私,領地中社會秩序井然。此時再看到范家莊的細節,因小知大,早已經對李植治下的商業環境和居住環境十分佩服。不消去范家莊市政廳,眾人已經決定搬到李植領地來了。
誰不想在一個法律昌明,人人講公德的地方生活?
他們一個個湊到張宇面前問道:“張連長,我們若是把家人搬到國公爺治下的地方來,有什麼生意可以餬口?”
張宇看了看一臉殷切的商人們,笑道:“諸位如果帶著銀子來國公爺的領地中投資,可以拉動地方經濟,國公爺是歡迎的。更多的本分商人來四省一鎮發展,國公治下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加富裕。”
在商人們期待的眼神中,張宇最後說道:“商機倒是有一個,國公爺最近要把水泥生產民營化,會把水泥作為專利賣出來。遼東大開發需要建設大量的水泥路,諸位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遼東去開水泥廠。”
第六百六十九章 財政
六月初八,天津國公府二殿中,李植麾下文武官員濟濟一堂。
李植召集臣屬討論的,是財政問題。
如今李植的資金消耗極大。此前屢次募集新兵,將兵馬從兩萬人增加到六萬人,又不斷擴大海軍的艦船和炮兵,李植的赤字已經達到驚人的七百萬兩一年。
後來隨著各種工業產品的收益增加,再加上山東的公田逐漸開墾出來,地租收入增加了一些,李植的財政情況有所改善,但是如今每年赤字還是有四百萬兩一年。
同時大量消耗李植金錢的還有六十萬遼人的開荒費用。得到遼闊的東北三省黑土地,不開荒是說不過去的,開荒結束後未來的收益是可觀的,但是開荒階段的資金消耗也是驚人的。
開荒的遼人有六十萬,除去婦孺老幼大概有三十萬勞力,每個勞力每月月錢一兩五錢,還有一日三餐。雖然這些遼人的待遇遠低於虎賁軍,但幾十萬人的數字實在太龐大,光是日常開支每年要消耗李植一千六百萬兩。這還沒算開荒隊伍的營地建設、工具和其他開支。
而李植最近又開始了遼東省的路網建設。李植不但要在遼東建設一千五百里的鐵路,還準備在遼東建設“鎮鎮通”的水泥公路。
這些路網建設當然是有用的,按照李植的規劃,遼東路網建成後,可以把糧食運輸的成本降到現在的一成。如果說未來遼東規劃有四千萬畝旱田,每年產出二千萬石糧食銷往內地的話,沒有路網運輸成本大概是六百萬兩一年。而有了鐵路和公路,一年可以節省運費五百多萬兩。
從長期和整體上觀察,道路建設是十分划算的。未來鐵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