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沈愛國就這麼跟他提出來,他在驚愕之餘也開始思考這個可能性。眼看著兒子越來越大,雖然他現在賺的錢足夠養活一家,但兒子以後還要讀大學娶老婆,他就要給兒子造房子。這樣一想,就覺得這些年攢的錢可能也不一定會夠。沈沁的大伯想了又想,決定還是拼一下,他就找沈愛國說了他的想法。
沈愛國同志很爽快的就答應借錢給他大哥,還幫了他大哥很多忙,在一些關係的疏通上,這些沈愛國都幫他大哥做好了。王雪也是支援沈愛國的這個決定的。以前他們還住在村裡的時候,大哥大嫂對他們家很照顧,對囡囡他們也很好。而且王雪也很喜歡沈沁大伯一家 的為人,都是明白樸素的人,兄弟間如果能幫上忙當然是要幫的。
就這樣子,沈沁大伯的傢俱廠就這麼辦起來了。
沈沁還給她大伯提了不少建議,提出讓他大伯去僱一兩個傢俱設計師,沈沁很明白,只有不斷創新的廠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不過,這個年代,傢俱設計師不是那麼好找的,至少在這個鎮上不是那麼好找的,所以在沈沁同意在她大伯找到傢俱設計師之前,她會時不時的幫她大伯畫幾張設計圖。
沈沁的大伯早就透過之前因為新的傢俱式樣而活做不過來的事實,明白了傢俱的創新有多重要,而且旁邊還有沈愛國和王雪的贊同,他很爽快的就接受了沈沁的這個建議。
第八十一章
除了沈沁大伯的傢俱廠,沈沁家的磚廠和製衣廠也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沈愛國的磚廠現在已經不是磚廠了。這幾年來,鎮上的磚廠越來越多了,雖然沈愛國的磚廠因為辦得早的緣故,很多人買磚都是找他,但生意終究還是被分走了些。沈愛國覺得不能這麼坐以待斃。在沈愛國同志和徐立業同志商量了之後,沈愛國決定擴大生產規模,生產各種建築材料,而不是隻侷限於生產磚頭一種。
徐立業組的建築隊也發展成了建築公司。公司不僅接鎮上的各種工程,還接省裡的工程,儼然成了一個省裡有名的建築公司。
而王雪和王倩的製衣廠更是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王雪和王倩都覺得沁心要發展壯大,就必須有優秀的設計人才。但沈沁所在的這個小鎮,明顯是不大會有好是設計師。而且服裝行業,做的就是流行,但各種流行因素,往往是從大城市開始,所以他們都覺得,沁心如果想要做大,資訊的流動和靈活是不可必缺的。但這些條件,顯然這個小鎮都滿足不了。於是王雪和王倩決定,她們要把沁心搬到上海去。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上海已經成了國際大都市,是中國對外開放的視窗,那裡的資訊和流行都是最前沿的,人才多,機會也多。他們她們相信,沁心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定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對於這一決定,沈沁是舉雙手贊成的。於是,在過了年之後,王倩就要帶著沁心搬到上海了。當然,並不是全部都搬掉,畢竟在上海人生地不熟的,所以王倩也只是先在那裡建一個工作室,至於製衣廠,還是不動。等到沁心在上海有了一定的根基之後,再考慮製衣廠的問題。
在大家的期待和討論中,九四年的新年就這樣過去了。
時間久這樣一晃而過,在大人們都努力賺錢的時候,暑假來了又走了,沈沁和沈智升上了初二,沈正、徐寧遠和葉航也都升上了高二。
初二開學還沒過多久,數奧比賽又來了。之前沈沁和沈智在小學的時候也參加過一次,還拿過一等獎。不過這次的數奧比賽,級別比上次小學的要更高,是全國的那種。
幾人是全國的數奧大賽,學校裡就更加重視了,如果學校裡真有學生能夠在這樣全國性的大賽上拿獎,那無疑會給學校帶來很大的榮譽。
沈沁、沈智、陳煜和趙傑就成了可能拿獎的種子選手,被老師教過去,好好的說了一頓努力拿獎的話。
當然,沈沁班上參加數奧比賽的不止沈沁幾人,章立強,朱曉菲,羅琪,沈毅雯,還有一些其他的同學,也都參加了比賽。針對這次比賽,學校特意把這些各個班級參加比賽的學生都集中在一起,在放學後和週末的時候給他們上一些相關的訓練課。
沈沁自從小學那次的數奧比賽之後,雖然對做數奧題目不想之前那樣手不釋卷,但也是在有空的時候會拿出來做幾題的。這樣子斷斷續續做下來,這幾年下來,沈沁竟然也都堅持做了下來,就是升上初中後也有再做。對於沈沁來說,偶爾做幾道奧數題目,也是消遣時間的一種。而且沈沁不只是做數奧題目,她還做英語的和科學的。也因為沈沁的這個做法,沈智、陳煜和趙傑他們都受了沈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