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的造勢。
讓追求科學技術進步的思想,慢慢深入人間,滲透入整個社會。
如此一來,大明必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對於歐陽倫之事,你怎麼看?”
處理完報刊的事情之後,朱允熞才問起這件事。
他總覺自己思慮只怕有不周的地方。
單論聰明才智,姚廣孝應該遠遠勝過他。
他所多的,不過是幾百年的見識,以及對歷史脈絡和重大事情的先知掌握而已。
說到歐陽倫的事,朱允熞又將徐妙錦跟蹤朱允炆所得到的訊息,也都說了一遍。
姚廣孝聽完,思索了許久,方道:“陛下住在陽山,並不在金陵城內。”
“倭寇若是想襲擊陛下,為何不從鄉下村野前去,偏要從金陵城內過境呢?”
“城中巡查甚嚴,如此一來,豈不是風險大增?”
如果倭寇不打算進金陵城,就沒有必要藏在歐陽倫的貨船上。
甚至沒有必要到金陵城旁的碼頭,完全可以在別的地方下船,然後悄悄前往陽山。
“他們只是為了禍水東引,嫁禍於孤?”
朱允熞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脫口而出。
“不然。”姚廣孝搖了搖頭,道:“你如今是監國,治國理政,整個大明,都得聽伱之令。”
“放幾名倭寇入境,前往陽山,難道一定要從金陵城過,才行嗎?”
朱允熞怔了一下,似乎還真是這樣。
他雖在金陵城中,但權勢卻不止如此。
對方要嫁禍他,並不是一定要將倭寇引入金陵城的。
反而顯得有點畫蛇添足了。
一念及此,朱允熞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他之前並沒有想到,聽姚廣孝提醒,才思考到這一點。
“那你的意思是?”
姚廣孝搖頭道:“不好說。但貧僧以為,此案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或許,除了你二哥之外,還另有他人。”
“那會是誰?”
朱允熞追問。
“看不出來。”姚廣孝道:“此案的關鍵,一是歐陽倫,但他已經死了,只能從安慶公主那裡找。”
“二是常茂。”
“且看蔣瓛能不能審出一點線索,如若不然,便只能從這兩人處下手。”
朱允熞有些不解:“你詳細說說。”
“凡舉大計,不在於巧,而在於密。”
姚廣孝道:“這就比如兩個高手過招,若是在擂臺上明刀明槍的比拼,自然是看誰的招式精妙,誰的功夫更到家。”
“但若是在擂臺下,一方想要驟起殺人,並不需要練任何招式,只要趁對方毫無準備之機,狠狠一刀刺下即可。”
“他要做的,僅僅是隱瞞自己身上藏刀之事。”
“舉大事,亦如此。”
“所謂算無遺策,多是虛妄不實之談。”
“一件事的過程越複雜,設計越巧妙,經手的人越多,則變數也越多。”
“大道至簡。”
“衡王想用倭寇“行刺”陛下,再嫁禍於你,但他自己又不便親自出面,只能假手於人。”
“歐陽倫又有所顧慮,假手於常茂,方傳至齊泰。”
“如此一來,事經多人之手,已然不密。”
朱允熞為之一怔,道:“你的意思是說,歐陽倫和常茂,表面上幫衡王辦事,實際上另有所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