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政務,恢復民力,緊抓財政。
這才讓朱棣有了整日在北邊打仗的資本。
但現在才不過是洪武年間,甚至連建文時期都沒到,大明可用的人力物力,當真是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就連開墾荒地,都成了一個麻煩。
更何談,將更多的人力化作勞力,去工廠打工或者成為基建的勞工呢?
所以朱允熞這些時日的思路已經轉變。
不再想著圖快,而是穩固當前的局面,好好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奉行黃老之學、無為之治,讓大明蓬勃發展一段時間。
還富於民。
在與此同時,也給大明的百姓造孩子的時間。
多多生孩子,擴張人口。
畢竟大明帝國疆域遼闊,區區幾千萬人,甚至都不足以滿足華夏大地的需求,又哪兒來的內在需求去追逐海上的霸權?
於是朱允熞直接宣佈道:
“前些時日,孤巡視陝西有感。”
“大明之百姓,過得還是有些太苦了,自大明建國二十餘年以來,雖朝堂穩定,百姓安定。”
“但百姓能夠享受到的卻還是不足。”
“雖國道尚未完成,水利也沒能畢其功於一役,卻也不能再苦了百姓。”
“大明之政,當是仁政。”
“於是孤打算奉行黃老之策,無為之治,修養生息數年,待大明恢復蓬勃生機之時。”
“再行開拓之事。”
當即。
朝中未免再度一片譁然,不少朝臣正準備大展身手,卻聽到朱允熞說要休養生息,恢復大明國力。
頓時不由感到心中一陣困苦。
錯過了時機,這接下來幾年之內,怕是再沒有什麼能夠施展的機會。
只能固收本分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如此又怎麼出彩?
又怎麼惹得朱允熞的關注?又怎麼儘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地位?
但太孫殿下既然直接宣佈了此事。
那就代表著此事根本沒得商量,而且朝中有識之士也紛紛理解太孫殿下的所作所為,因為當今的大明,其實就在懸崖邊上。
現在回頭,反倒是上佳之選。
一味固執的在懸崖邊上走下去,倒未必真的會出事,可風險的的確確會增加許多。
若是論對大明的瞭解,只怕就算是朱允熞都沒有他們對大明瞭解深厚。
大明的國力,其實一直在一個勉強維持平衡的邊界線上,北地開荒需要人手,北地打仗需要人手,西南邊維穩需要人手,倭國運輸、看守需要人手。
而工廠、國道、水利、金陵長江大橋,又有哪一個不需要人手?
可大明的人口,就連自己南邊的地都還未必能夠耕種的過來!
近些年來,大明的糧食總產量都是逐年上升的,其原因就是因為大明其實連耕地都沒有完善的利用完。
還有不少地界是處於一片荒蕪之中。
在幾十年前接連的戰亂之中,被打成了一片白地。
足足二十餘年過去了,也沒能完全的整頓回來。
人口,也沒能恢復。
要知道,宋朝末年時期,人口約莫就有一億左右了,元朝幾十年,外加後面各地起義軍戰亂不休,到了建立大明的時候,人口也就不過五千萬左右。
一直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方才恢復到了六千多萬,不到七千萬。
而這部分人,又大多集中在南方,北邊依舊是赤地一片,所以太孫殿下的決策絕對是英明無比的。
朝中大臣根本不會反對。
而且操勞的日子過多了,總會想要過一些輕鬆點的日子。
好不容易大明的國力日漸昌盛。
大臣們也都想要過幾天安生日子,好好享受享受。
儘管出發點不盡相同,但這一次朱允熞和大臣們的想法,卻不約而同,都想要停下來安歇一陣。
只不過朱允熞想法的根源。
卻是奮六世之餘烈,暫時的停下,實則是為了更好的出發,為大明積累底蘊。
但不管如何,此事卻是推行了下去。
………
陽山。
自陝西回來之後。
朱允熞還未曾來過陽山,而這一次終於處理完了大部分事情,朱允熞也總算是得了空閒。
來找老朱稟報最近的大明事務。
畢竟老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