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只會羨慕,老媽戴著肯定滿心歡喜。
“這是什麼?”
金鐲子拿出來,陳正謙繼續清點物品。接著從一個小箱子裡,翻出一個印章模樣的東西。表面上看起來,像是金子做的,金質龜鈕,挺講究的。再一看底部,刻著的是篆文“慈爝太子印”,頓時就明白了,原來是太子金印。
印章這玩意兒,從古至今,可謂是史悠久了。朝代對於印章的叫法都不完全一樣,不過大部分還是差不多的。
從秦始皇開始,嚴格規定了皇帝用的叫璽,更是用和氏璧鑄成了一方傳國玉璽,其餘百官用的,就只能叫做印。而漢朝,則是皇帝和皇后用的為璽,將軍用的叫章,其餘百官用的叫做印。以至於後來的朝代,基本沿用了漢代的叫法。
印章的質地也分很多種,自然是玉質最為寶貴,而且越古老的玉越值錢,因為古代君子向來喜歡以玉自喻,象徵高尚品格,所以很多奸商,喜歡用新玉油炸作古來騙人。
而太子印章,一般都是金質的。但是因為金銀質地太軟,不易雕刻,字跡更是難以顯現,所以在鑄印的時候,會摻雜一定的銅進去。這樣以來,不但易於成型,也易於鐫刻。也有一些金章是銅質鍍金的。
印章上面用於穿孔繫帶的凸起部分,稱之為鈕。自漢代開始,規定除了皇帝用的是龍鈕以外,皇太子用的是金銀龜鈕,諸侯王用的是金印駱鈕,兩千石以上官員用銀印龜鈕,六百石以上官員用銅印鼻鈕等等。
另外,明代皇室、王府之寶,底下鐫刻的字型,採用的是玉箸篆,這種篆書筆畫兩頭肥瘦均勻,末不出鋒,也被稱為最正宗的篆書。
這枚太子金章均具備了以上要素。
不過這東西也就是收藏價值高點,不好出手,要碰上好這方面的收藏玩家才行。還是先留著吧。
陳正謙隨手把印章放了回去。
“老媽,這是給你的。”
客廳外面,爸媽在看電視,陳正謙把金鐲子遞給老媽。
老媽看到陳正謙遞過來的金鐲子,很是吃驚:“你買這東西幹嘛?浪費錢,還不如給我折現留著買菜呢!”
說是這樣說,不過陳正謙明顯看到她看著鐲子,眼中閃爍著的是欣喜的神色。
陳正謙一頭黑線:“反正不值什麼錢,你戴著玩吧。”
“你拿假的敷衍我?”老媽頓時不滿。
陳正謙連忙說:“這是真金的,你可別丟了。”
要是老媽以為這是假貨,隨手拿去送人了,或者給小孩子玩,那就虧大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五章 誰他媽組的聖騎
老媽狐疑地瞅了一眼陳正謙,掂量一下手上的金鐲子,越看越喜歡,當場就笑著戴上了。還朝老爸炫了炫:“怎麼樣,好看不?”
老爸翻著白眼:“戴在你身上,還能好看到哪去?”
然後就被老媽踢了一腳,真正是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主動作死。
老媽哼哼道:“我兒子送給我的,當然好看。等兒子娶媳婦的時候,我再把這個給我媳婦戴。”
聽到這話,陳正謙有種把金鐲要回來的衝動。
至於老爸,陳正謙送給他的,是一個船狀的金錠,讓他留著做個紀念。
老爸看了看金錠底部的銘文,沒問從哪來的,收了起來。
別看金錠造型簡單,事實上,金錠作為古代的流通貨幣,本身又是貴重金屬,所以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陳正謙瞭解到的,2015年,香江一家拍賣行拍賣了一枚五兩的,清代隆順銀行的金錠,最終以388萬元交易。
只能說有錢人真多。
他給老爸留的這枚,是明朝嘉靖年間戶部內造的金錠,重十兩,不管價值如何,留著自己收藏還是不錯的。特別是船形金錠看著喜慶。
至於剩下的寶物,陳正謙統一裝箱好,塞進自己床底。那幾顆寒煞石他就帶走了。
平時小貓就在他的房間睡,根本不用擔心會有小偷進得來。就算進來了,也得先過得了小貓那一關再說。
所以陳正謙是放一百個心的。
做完這一切,陳正謙開始收拾東西,今晚開車回粵州。反正此行回家的任務,都已經完成了,那麼呆在家裡也幫不上什麼忙,還是回粵州做自己的事吧。
跟老爸老媽打聲招呼,陳正謙就走了。老爸老媽也漸漸習慣了他來來去去的,反正他有車,隨時都能回來。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事業,隔三差五的,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