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成分來確定飛行軌跡,方式雖然簡單,技術成分不高,但是,其本身就是一項浩大繁瑣的工程,因為,空氣是在流動的,在這種分析之中,還要不停的監控風速和氣溫對氣流形成的影響。
伯利製造了大量的小型懸浮衛星,這種衛星足球大小,利用小型反重力系統,讓他們懸浮在大氣層範圍監控這片空域的氣流和溫度。
付出是有回報的,在龍捲風號宇宙戰艦墜毀的第十七天,劉飛找到了大氣層裡面的空間窗,機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按照小強光腦的說法,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當機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候,就有值得冒險的價值。
7500公里,還有七百多公里,就超出了大氣層的範圍!
當劉飛獲得上述資料的時候,頓時明白了宇宙戰艦墜毀星球表面的原因,這個距離,別說本身是在墜毀狀態,哪怕是在飛行的正常速度,長達數公里的恆星級宇宙戰艦也會撞在星球上面。
人類從來就沒有想過在星球大氣層裡面尋找到空間跳躍視窗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宇宙飛船在跳躍時候產生的巨大勢能和衝量,大氣層的距離無法讓一艘剛剛完成跳躍的宇宙飛船停下來,加上星球本身的引力,宇宙飛船撞上星球的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這個距離讓劉飛很沮喪。
如果說7500公里的距離對於宇宙戰艦來說太短的話,那麼,對於懸浮車又太長。
勇敢進取號上面的懸浮車沒有能夠突破大氣層的引擎裝置,其反重力系統與星球的表面距離是成正比,也就是說,越接近星球表面,反重力系統的能效越高,可以讓懸浮車輕鬆駕駛,反之,離地面越遠,反重力系統就會失去作用。
很顯然,這種反重力系統的設計是考慮到了安全問題,避免有人駕駛著一輛懸浮車在懵懵懂懂之間就飛進了宇宙空間。
劉飛的本意是駕駛一輛懸浮車進入空間跳躍窗,畢竟,一輛懸浮車和一架機甲完全是兩個概念,在那浩瀚的宇宙之中,懸浮車的生存率要比機甲高得多。
機甲成了唯一的選擇,在勇敢進取號上面,能夠飛到7500公里高空的交通工具只有星際機甲。
……
“好漂亮的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