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更好。”
他楊麼正是從這塊土地興盛起來。
南宋初期,金兵南下,盜賊四起。
因荊湖一地,富饒肥沃,成為賊寇的棲息地。由四大賊寇以及大大小小百餘賊寇把持,群賊在爭鬥地旁之際。楊麼以獨特的遠見選中了洞庭湖,立洞庭湖為據點,並且發展起了水軍。
四周的餘寇皆成為楊麼蠶食的目標。
只因四大賊寇太過囂張,宋廷關注的中心,是解決荊湖路的四大寇,對實力較小的楊麼軍,一時尚不重視。直到紹興三年,由於剿滅了四大寇後,楊麼的隊伍這才出現在士人的眼中,但因一直未受到重視,楊麼經過了和平,穩定的發展愈益壯大,這才讓趙構等人意識到真正的隱患。
軍事上的安全,土壤肥美,人口密度低,使得楊麼一下子分為了當時軍事和經濟巨人,足以於宋王朝對抗。
楊麼的崛起有幾分幸運,但若非卓越的戰略遠見,先一步選擇了以洞庭湖為據點,又哪有他的今日?
在夏貓兒的策劃下,楊麼似乎以及看到自己即將成為南方皇帝的夢想。
但一人的出現,卻打破了他所有的希望。
此人正是羅騰飛。
江南血戰,羅騰飛幾乎殲滅了楊麼的有生力量,除了護家的精銳以外,幾乎全軍覆沒。一下子將他打醒了過來,逃回了洞庭湖。
經過三年來的平靜休養,楊麼軍終於從失敗的慘痛中緩解過來。
又是羅騰飛!
又是他,兵不血刃的瓦解了楊麼的好不容易聚集起來力量。
他的存在就像是直接的剋星一般,將楊麼治的死死的。
但今日過後,情況又將有所改變。
站在他後側的心腹謀士董祥恭敬地道:“天亮前可抵月牙灣,那時霧色正濃,正是奇襲的大好時機。金國立國以來所向披靡,唯獨在三人手中吃過大虧。正是宋王朝名聲顯赫的三員大將吳玠、岳飛、羅騰飛,但其中以羅騰飛最讓金國皇帝怨恨。他給連敗金國三員上將,死在他手中的金國宿將便有兩位。天王今趟倘若能把羅騰飛的人頭取得再獻給大金皇帝,當是大功一件,必將受到隆重的待遇。”
楊麼嘴角逸出一絲高深莫測的笑意,淡淡道:“此乃我軍發展的第二契機。”
楊麼能夠走道今日這一步,絕不簡單。
尤其是他出眾的戰略眼光,讓他屢屢搶得先機。
他早已看出宋王朝是呆不下去了,除了羅騰飛外,還有岳飛這一位讓人頭痛的大將,但楊麼豈又甘心失敗?
他雖出生低下,但卻有著氣吞天下的志向,早已為自己找了一條去路。
北上投金!
只要攜帶羅騰飛的頭顱,北上投金,定將得到金人的器重。金人不擅水戰,他可以盡展所長,為金人訓練滅宋水師,征戰江南水鄉之地。待日後滅宋,他楊麼功居第一自當能夠像劉豫一樣,被立為皇帝,統御江南諸地。
楊收、楊壽兩兄弟對於金人素來不滿,聽得此議,相繼憤慨,齊聲叫喝道:“天王,我倆兄弟效忠天王,皆因宋室無道,天王急公好義。金賊殘暴猶如虎狼,天王如此決議不怕寒了將士們的心嗎?”
楊麼回頭怒視二人,道:“金國殘暴,我又何嘗不知?但宋王朝又如何?宋王朝的作為不見得強過金國吧!金國以刀子殺人,而宋王朝確以政策、賦稅殺人。同樣是殺人,兩者有何區別?要想建立‘等貴賤,均貧富’的世道,必須覆滅宋家王朝,唯有如此才能建立新的次序,此乃是我楊太畢生志願。為此,我楊太甘願留下千古罵名,哪怕身侍惡徒也在所不惜。”
楊麼昂揚厲喝,語氣中充滿了“大義凜然”。
楊收、楊壽相繼一震,均想不到楊麼偉大至此,雙雙感動跪地參拜道:“天王甘願為蒼生背上千古罵名,我等兄弟也願誓死追隨天王,達成鍾老爺的志願。”
楊麼返身扶起兩人,真誠道:“是非黑白,自有後人評說。當年大唐李淵、李世民何嘗沒有向突厥卑躬屈膝,藉助突厥之力,來定大唐基業?如今後世人又如何評說的?竊以為小過不掩大德,只要我們幹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我等將如唐太宗於其麾下謀臣一般創立千古偉業。”
楊收、楊壽激動的熱淚盈眶,被楊麼忽悠的是暈頭轉向。
這時,上方傳來一陣呼喝:“天王,月牙灣快到了。”
楊麼面目狂喜之色,喝叫道:“傳令三軍,熄燈,偃旗息鼓,悄然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