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4部分

,反而祈求和議享福之故。

羅騰飛將批閱好的公文放在一旁,隨手又拿出一份公文,認真批閱了起來。這初一看署名,羅騰飛的眉頭不由皺了起來,那署名竟是驍果軍統制王德。

羅騰飛心生厭惡,不知這王德打算搞什麼名堂。

細細一看卻是為了增加軍備,要求撥給他兩千匹戰馬,三千杆長槍以及三千套衣甲還有三千把馬刀。

羅騰飛冷哼一聲,輕聲道:“口氣倒是不小,一開口就要這麼多東西,難道是因為軍餉不夠用,打算從老子這裡敲詐一些軍備去賣?”

羅騰飛這時留意到公文下虞允文的意見。

虞允文寫道:“王德近來在潁川表現良好,相公是不是應當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羅騰飛不以為然的想道:“這狗改不了吃屎,先看了一看再說!”

他讓人準備一萬貫錢撥給了王德,至於王德要求的軍備卻一把不給。

第四部 雄鷹展翅 第二十九章 反對婚事

第二十九章 反對婚事

轉眼過了半月,立春過後。正是春耕之際。

在古代春耕是最為隆重的事情。

貴如油的春雨剛剛停歇,溫和的陽光照耀大地,正是難得的好天氣。

上萬百姓在田地辛勤耕作,尤其是南京南路一地,這裡剛剛經歷戰亂之苦,田地荒蕪。為了讓此處再現繁華,羅騰飛在虞允文的提議下,組織地方百姓開墾的萬畝田地,從各地租借購買耕牛、種子以及犁頭等農耕器械,幫助南京南路一代恢復生機。

羅騰飛、嶽銀瓶、虞允文三人喬裝打扮,穿著便服走在田埂上,巡視農耕情況。

聞著雨後田地裡傳來那略帶泥土氣息的芳香,羅騰飛、嶽銀瓶、虞允文三人都覺心曠神怡。

羅騰飛低聲笑道:“連續五天的小雨,將百姓的興致都調了起來。”

嶽銀瓶也笑道:“那是自然,春雨滋潤萬物嘛!”

虞允文點頭道:“好的氣候是原因之一,但政策才是幸福之本。在相公的良策之下,淮南西路以及南京南路的百姓都堅信今年的秋天將會是一個豐收年。”

羅騰飛慚愧道:“準確的說應該是先生的良策吧,聽百姓只稱我,而不讚你,怪不好意思的。”

虞允文肅然道:“此事允文不敢邀功,若非相公。誰會採用我這得不償失的‘良策’?”

在宋朝,鎮守一方的官員想要撈錢那是輕而易舉之事,最快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圈地,將最適合耕種的沃土圈起來,將貧瘠的土地給百姓耕種,圈得的沃土或賣或淪為私有都能夠大賺一筆。

羅騰飛卻依照虞允文的政策,將沃土交予百姓耕種,減少了一大筆的財路。所以,虞允文才會給自己的治世良策冠以“得不償失”四個字,表示對這種惡性制度的憤慨。

古代沒有後世的複合肥等等保養土地的肥料,因此沃地跟旱地之間的差距不只是一點半點。往往旱地種出的莊稼不如沃地的一半。

正因為沃地跟旱地之間的差距太大,所以沃地都被有錢有勢的人佔據,真正辛勞的百姓,能得到一塊旱地已經很不錯了。不論什麼時代,受苦的始終是百姓。

但這種事情在羅家軍的之下卻不復存在,羅騰飛的手段已經讓所有世家大族見識到厲害。根本沒有一人敢在他的頭上動土,所有的政策都能得到實施。

這也是羅騰飛深得民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走了片刻,來到了一塊田埂。右手邊三人正在地裡插秧,為首的是一個年過六旬的老漢,白髮蒼蒼,餘下兩人當是一對夫婦。

他們臉上都帶著幸福而滿足的笑意。

老漢似乎腰彎的太久,有些吃力,直起身來,輕捶著後腰。

那對夫婦見了大為恐慌,紛紛上前問好。

男子抱怨道:“爹爹,都說了。您老年事已高,辛苦了一輩子,這等重活由我來幹就好了,哪裡需要你再來操勞?”

婦人點頭稱是,為那老漢捶打腰背。

老漢樂得直笑,道:“多個人多分力,趁著好天氣,早些將秧苗下土。將來秋收時才能有個好收成。”

看著這一家三口,羅騰飛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那個當了一輩子農民的老父親,略微露出了傷痛的神色:不知爸爸這個時節在那個世界是不是也在田地裡操勞,還記不記得自己這個失蹤多年的不孝之子。還有小妹,自己不再,她可還記得有一個疼她愛她的哥哥?

他看了身旁的嶽銀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