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氣低落。
劉娥迫於這巨大的壓力,將固知州削職,並說明永不錄用,發配到兩灣大陸。王蒙正也被削職,發配到大洋島。
其實這件事,劉娥真的很氣憤石堅。當時的確她也看出來有鬼,不過是一個小通判吧。沒有想到石堅如此看中他,難道這個人確實是一個人才?最氣人的是石堅不該大張旗鼓,這件案悄悄解決就是。她也不是一個昏主,難道放著人才,讓自己家的親戚去害?這不是在丟她臉面嗎?
不過這次發配王蒙正可是真發配,她是氣啊,這次她把王蒙正調到鳳州來的用意只有夏竦看出來。能在順利時,讓他參預一下,立過小功,好把他調到京城來。兒子都在自己耳邊吹了幾次風。說明了,是讓他鍍金去的。要是不順利,鳳州也在內陸,沒有生命危險。可你搞七搞八,偏偏在石堅眼皮下搞。這個少年上一次進京,一路貪官劣紳看到他就象看到鬼一樣,你這個豬都不知道!
為了平息民憤,她把事情經過與處分還登在報紙上,當然也為自己改說,是被固知州矇蔽了,畢竟鳳州離京城太遠了。
然而西北之事,這樣一來,再也不能拖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
第二百四十二章 草民累了
幾個西夏使者第一次才感到國家的強大與衰落,會給tt使節帶來多麼大的變化。這些使節中有曾經來過宋朝的,可那時宋朝朝廷為了攏絡西夏人的心,對他們誠惶誠恐,惟恐怕得罪他們。但是這次前來,不但沒有上次來的那種款待,而且伙食差到極點,用一個隨從的話說:“這還是人吃的嗎?”
但他們還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現在他們連出門也不敢了,上次因為石堅搞的那個盛大的話劇,京城裡面的人都將西夏人恨成一個大疙瘩,甚至他們上街都有小孩子往他們身上扔石頭。
他們在京城裡熬了二十多天,依然沒有音迅,他們為了打通門路帶來的禮物全送光了。這次他們為了搭成和議,不但帶了許多金錢,還帶來了許多西夏的珍奇特產,象灘羊皮,還有賀蘭石。其中賀蘭石製成的石硯,發墨、不臭、護毫,而且顏色也好看,在深藍色的底色上略帶綠色的斑點,似雲、似月,雅趣天成。而且因為產自於西夏,更是珍貴,一直是宋朝文人的喜愛。
但這次宋朝的那些達官貴人,禮物是照收,可就沒有看到他們辦過事。
就在他們一肚子誹謗時,終於聽到了訊息,宋朝願意與世隔絕他們和談了。並且還是權傾一時的呂大人親自主持的。這叫他們喜出望外。因為他們知道,在朝中也就是這個呂大人最與石堅不和的。
可是這次他們還是低估了談判的難度,這次宋朝提出的條件之苛刻,簡直讓他們難以想像。第一是開放馬政,也就是隻要宋朝有足夠的錢,可以任宋朝去西夏買馬。第二為了讓西夏各個部族接受中原的感化,必須將繼承人放在京城讀書。第三因為這次元昊的謀反,讓朝廷造成很大的損失,西夏必須每年賠償宋朝歲幣三十萬兩銀子,如若不夠,可以用馬匹或者皮毛頂替。第四為了監督元昊,西夏各州必須要派一名宋朝官員作為知州,並且有權處理州務。
然後呂夷簡淡淡地說:“也就這些。”
這幾個使者一聽傻眼了。也就這些。一條條來看,第一條就不行,現在宋朝有多少錢,聽說倉庫裡面堆滿了,以致串錢的繩子都爛掉。如果他們高興,將西夏的所有馬匹都買來,西夏士兵還靠什麼打仗?第二條也不行,且不說這等於就是人質,元昊同意,那些部族的族長也不會同意的,就是元昊將他們安排到興慶府讀書,元昊也沒有那麼大會把握。第三條,宋朝這次肯定要勒索的,這也在元昊的意料之中,可是西夏那有這麼多錢?第四條更是在扯蛋,如果那樣做了,西夏還不等於是交還了宋朝?
不過他們也知道這就是象做生意一樣,一個滿天要價,一個坐地還錢。而且現在宋朝拿著是一副至尊寶的牌,沒有辦法。這還是他們不太清楚元昊的困窘,否則口開得還要大。
於是他們提出,第一開放馬政可以,但要保證西夏自己戰馬供應,否則沒有了騎兵,西夏根本沒有辦法,對付四周的羌蕃。這也是等於扯蛋,天知道他們需要多少戰馬才能保證供應?如果他們需要了,說今年戰馬不夠了,豈不是一匹也不向宋朝供應,那還開放一個屁?況且宋朝還希望這一些蕃羌將西夏滅了,省得心煩。其二,元昊現在沒有子女,至於那些部族的繼承人,連元昊也沒有本事說服,宋朝要想他們開化,自己前去,元昊不會阻攔。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