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前那樣高貴。後來隨著石堅的名滿天下,有意無意之間也在反對這種大姓在心理上的優勢,還有當地一些名門對資源的佔有。到了今天,一些地方名門望族還是佔著很多資源,可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
謝明澄還記得老家主為此還抱怨過石堅。可後來隨著他果敢地將許多家產投入到了大航海中,看著滾滾而來的金錢,他又開始誇獎石堅。對於老家主的變臉,謝明澄看得很清楚,可就是恢復了以前的傳統,也是河北的那些大姓,如趙劉高等等,江南的錢劉等得利,也不會輪到現在的謝姓。當然,這也與自己更無關係。一個旁系子,連庶出都算不上,還想爭什麼。
他反而隱隱地覺得石堅這種做法才是最好的,人人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有本事地人就會出人頭地,這才是最公平的做法。就象他,如果不是老家主對他還不錯,也早跳出來單幹了。這幾年積累下來,他手上也有許多資本了。
謝明澄站在船頭,他用望遠鏡看著遠方緲緲無際的大海。大海蔚藍,偶爾也有群群沙鷗掠過。
這一次他們走的航線是從大洋島出發,邸達渤泥(印尼加里曼丹島一帶)、麻逸(菲律賓),再到新城市上海。因為他們這次的航行,船上全部裝地是從大洋島開採出來的鐵礦石。現在大宋緊張的礦藏就是鐵礦與煤礦,當然因為老百姓有錢了,需要更多的錢幣,對銅礦也十分需要。
這麼多年下來,已經遠不是石堅當初所劃分的航行線。更多的航行線被開發出來。這也是被逼開發出來。與石堅所稱乎的印度洋相比,從大宋到兩灣大陸路程太遠,風險更大。首先是風。太平洋上的吼嘯狂風與波濤洶湧比石堅那張海圖上的印度洋以及大西洋都要厲害。北部以冬季為主,南部以夏季為主,特別是石大人所畫的海圖緯度南北緯四十度一帶。
不過他們現在地航線都是在赤道一帶,相比於南北,一是一路有許多群島可作後勤之地,二是也有許多港灣避躲暴風雨。最主要其他地方也沒有陸地,至少現在他們對茫茫的海洋還是不感興趣。
還有洋流。不過這一點石大人在海圖上標了出來,只是不那麼清楚。太平洋的洋流大致以北緯五到十度為界,北部環流從左到右執行(順時針),南部反方向執行,中間狹小的區域是逆流,由西向東執行。後來根據這一特性,再次開闢了一些新航道。這樣利用洋流地特性,可以使船速更快(一般時速為兩公里,一節多點)。但總的來說還是利於從兩灣大陸回來,而不利於去。
但隨著海客地增加。也經過許多教訓。一條條更安全地航線被開發出來。象現在謝明澄走地航線就是順著新幾亞島南部航行。否則選擇北部地航線。象這冬春交接之際。有可能會遭到颶風地襲擊。最後船毀人亡。
但對於石大人這個奇怪地命名島嶼。現在宋朝人還是很害怕這個地方。一是這個島嶼山地多。森林多。沒有什麼適宜地耕地。二是石大人沒有標明這裡地礦產。三就是這裡有許多野蠻地原住民。而且還是真正地割頭食人族!謝明澄還聽到了在大洋島東邊地一些小島上也有一些部族吃人。可那些島嶼太小。遇到這種情況。立即被宋朝海客組織起來。全部擊殺。
在這些山地裡。他們比猿猴還要靈活。有地地方還會巫術。用一種繡子做地弓箭。當然這種弓箭地殺傷力遠不如宋朝地鐵製弓箭。可令人討厭地有些部族會在上面抹上毒藥。中者輕則大病一場。重則當場斃命。因此雖然離宋朝更近。可海客們一直沒有開發。不過有許多搜奴隊。勇敢地登上了這個大島。利用圈獵地方式。將一些原住民圍起來。然後抓捕。對於這些智力低下殘暴地種族。一般到了宋朝後。也是從事最沉重地工作。
但正是這些抓奴隊。才使得這些部族向中間地山地遷移。沿海地地方成了安全地帶。更好地為海客補充淡水。後來江大人成立了海客聯盟會。還特地在沿海泊船口地土地上。帶來許多蔬菜種子。它們自生自滅。然後其他海客在這裡泊船時。好帶上新鮮地蔬菜。不過每次同樣也要撒下種子。否則吃光了。後面就沒有了供給。並且透過這樣地方式。一路到兩灣大陸地島嶼泊船處。都有許多蔬菜“野生基地”。
聽說石大人聞聽此事。還寫信給江大人。說此舉善莫大矣。可是。背後卻不是那麼回事。特別是過了大洋島以後。島嶼越來越少。有許多地方航行好幾天才能有一個可供船隻停泊地島嶼。這些島嶼地位置就顯得極為重要。無人島還好一點。如果有了原住民。為了不讓他們破壞這些基地。海客聯合起來。將島上地人全部抓捕或獵殺。反正這些小島也大。只要有幾百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