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老臣王隨來的,可想到大洋島還有許多土著人,王隨用政失寬,不能夠很好的制約,所以作罷。
石堅點頭,就王隨來,他也要把王隨忽悠離開,大洋島情況複雜,沒有兩手是治理不好的。這個王隨連他的本家王旦都說他失之寬不能知南京(不是彼南京),讓他知了揚州去了。這個大洋島他玩不起,還是在大宋內陸做個太平官員為好。
韓億又說道,後來又想用寇前來因為寇以前與丁謂交好,怕石堅反對,於是再次作罷。實際上寇官品相當不錯只是附於丁謂,後來謂敗,他的官途也開始走下坡路。因此常鬱郁不得志,秘書丞彭齊曾作《喪家狗》對他諷刺。這有些過了,象附於呂夷簡的梅詢,附於丁謂的寇、陳琰,雖然為了官路走了一條拍馬屁的道路,為人所齒為政愛民,謙己利物,都算得上一個很好的官員。象謂敗時,許多大臣諫寇,仁宗還說過一句話:“有吏幹,毋深譴也。”
特別是寇還知過瀘州,與蠻夷等族打過交道,平滅過晏州多剛縣酋鬥望曾參加過平滅李順起義,最主要的是他對經濟也有一套,前幾年議變茶法,他說茶法不能變,後果敗。在河決澶淵的大臣都嚇跑了,唯獨他留下後將水患排除。因此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個多面手。
但當年丁謂排擠石堅時。他也出過死。所以朝廷才有這個想法。
石堅聽罷一:“寇大人前來未嘗不可。只是年老了。”
這也是事實過兩年。這個寇也就是要死了。這麼遠地路程來回地顛簸。就是他再適合也不適合了。
韓億聽罷不但不以石堅誇獎寇生氣。反而很折服。這才叫真正地宰臣。用人只論才幹是否。而不以親仇論之。再看看呂夷簡。差得太遠。
石堅與眾人寒喧完畢。來到寶石城地衙門。走了這麼多天。而且發生了戰知州地事情。雖然大洋島上沒有出什麼大亂子。可小亂子也不少。
包拯拿來了五六道聖旨。石堅沒有看。他說道:“不用看。我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還是先不看地為好。否則影響我處理事情地心情。”
現在連韓億也來換他的班,想一想也知道朝廷局面會是什麼樣子。看了聖旨後,他還能有心情處理大洋島上的事務麼?包拯想想也是,於是將一大卷卷宗抱來,有他和餘靖批了的,還有他們沒有敢作主批准的。同時蕭小一也將一些情報拿來,包括大洋島上一些土著人的動態,還有各種官員的品性。這個石堅沒有招呼他做,可畢竟他是蛾子出身,對情報很敏感,有些新來的官員做法也不好,因此他悄悄派人注視著這些官員的舉動,將他們的行為記錄下來,好讓石堅回來有一個參考。
石堅心裡面十分欣賞,可臉上沒有露出來,這種行為有點象明朝的錦衣衛一樣,雖然蕭小一出發點是好的,可也不能鼓勵。不過他還是先從情報看起,只有到現在的大洋島瞭解,他才能處理政務。並且他還將情報交給韓億,因為馬上就要換成他接手,不能不讓他了解。
事實上石堅對這次韓億前來,也十分滿意,這個官員人品不錯,而且在官位上很稱職。有這個人在大洋島,想有多大漏子都不可能。
石堅看到這些新來的官員作為,有許多官員的行為讓他感到很不滿意,特別有一些官員簡直在胡弄搞,特別一些官員自高自大,不把土著人當作一回事。如果都是這樣,石堅相信要不了多久,大洋島還得要叛亂。
不過還是有一些官員很叫他滿意。在這些人當中他驚喜地發現了幾個人,原正平縣主簿現在維州通判尹,這可是一個名臣。放在心上了。
咦,他再次嘴角上掛起笑意,不過還是將笑容收起來,否則會讓人懷疑的。他看到唐介,他今年剛中進士,本來朝廷想授他武陵尉,後來也把他調到大洋島來磨練了。因為他比石堅還小一歲,所以仁宗怕石堅不放心,特地寫了一封推薦信,說父親唐拱卒於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貧困,集資相助,唐介雖年幼,卻明大義,謝絕不取。當然他只是一個進士,卻驚動了皇上,這也是他與石堅身世有點差不多,使仁宗起了憐愛之心。看到這封信後,包拯不敢怠慢,雖然朝廷沒有明確唐介能做什麼,包拯還是讓他做了威州的司理參軍,也就是掌管著威州大小掌訟獄勘~之事。
“這個職務好啊。”石堅嘆道。小唐同志審案子也很有一手的。
包拯和餘靖兩個還忐忑不安地看著石堅管怎麼說,這個唐介歲數也太小了,雖然石堅喜歡知人善用,提撥了許多年青人。他們心裡還是有點不安石堅評批他們給了唐介太高的權利。一聽石堅這樣說,他們才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