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都是狗屁文章,有幾個能像我的三句風傳之久遠呢。有人說我才力本不及,肚裡就那點貨,只能寫三句,詩也沒好到哪裡去,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文以人傳罷了。這是他們不懂,當時是興之所至,有感而發,盡情而止,豈因求形式而續貂害意也。如果說文以人傳,歷代帝王中能詩善文的何止一人,有的人一生寫詩多達萬首,怎麼就我的這首廣泛流傳呢?現在就有這麼一幫人,不知天高地厚,靠誹謗貶低古人、別人來抬高自己,他們還不如京城的坯子闞延,闞延批別人還有自己的一點立論,這些人竟沒有自己的一點東西,不過靠些應制文章、趨時之作,沽名釣譽,有了一點知名度,就大言不慚的對別人指手畫腳。別看我讀書不多,這古今中外的作家中,真叫我佩服的,也就曹雪芹公一人,他的《紅樓夢》那構思鋪排,情節接榫,言語巧妙,你想著他該說那個話的時候他就說了那個話,難為他怎麼想來。就這樣的作品,也有人對它說三道四,說高鶚後四十回續書違背了曹公的本意,語言也遠不如前八十回的美妙,既然這樣,《紅樓夢》成書也二百多年了,怎麼就沒有一個學問家重新續一下超過它呢。可見目今有些殿堂裡,也是賣狗皮膏藥的居多,他說歸說,信不信你還真要掂量著。”
劉邦言罷,眾大臣先是懵了,稍頓便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面對越塗越黑的局面,他們不得不開口說話的了。
2006.5.11
2。2 寬厚仁義的流氓--也說劉邦
近讀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的實事求是說帝王系列作品之一《漢高祖劉邦》(何君主編 吳佐夫著),甚覺矛盾、荒唐。
說是實事求是,實際上只是根據古人的片言隻語或是一些傳說加上作者的偏見和想像串綴成書。作者在前言中開宗就引用了書生阮籍對劉邦的評價:“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但接著又說,“偏偏是這個劉邦,在烽火相連、英雄輩出的秦末,竟然能脫穎而出……”緊承第二段還說,“項羽是楚國貴族,天生的戰神,是中國歷史上傳奇的英雄。”先說那個時代無英雄,又說英雄輩出,而且有大英雄,這是明顯的矛盾之一。
書中幾乎每一頁都印上了作者賦予該書的靈魂“流氓戰勝了英雄”,這和“時無英雄”的引言自相矛盾且不說,書中卻又偏偏透過不同階層人物的口反覆地說劉邦是一個寬厚大度仁義之人,是一個忠厚長者。且看書中人物是怎麼評價劉邦的:
劉邦西進關中攻打宛城的時候,南陽郡守的食客陳恢向其主人介紹劉邦時說:“我聽說,劉邦當年曾經義釋押送的驪山刑徒,按理是個寬厚仁慈的人。”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引見項伯給劉邦時說:“沛公是一個忠厚長者,不可不見一面。”
劉邦欲攻洛陽,中大夫陸賈前往勸降洛陽王申陽,說:“漢王為人寬仁大度,撫愛文臣武將。”王對:“我也聞漢王仁義,心想歸附。”
平陽王魏豹起兵反漢,大夫周叔勸阻:“千萬不可。漢王寬厚,天下歸心。大王……不可欲心太甚!”
戰將英布歸順漢王時起初有點誤會,及見漢王禮儀謙恭,態度親近,遂自思:“漢王的確是忠厚長者,剛才差點自誤。”
大將韓信生擒代相夏悅後勸降亦說:“漢王仁義,威名廣佈海內……”
當陽酒徒酈食其曾拿劉邦和項羽作比較:“漢王寬仁而項王暴戾,漢王明智而項王愚蠻。”
孝子王陵之母被項羽扣為人質,聽漢使說兒子要降楚來見,當即決絕地說:“漢王是寬仁大度的長者,我的兒子侍奉他,得其主矣!怎麼能因為我而懷二心?望你告訴王陵,善事漢王,早建奇功,做一個千古流芳的名臣。我雖死猶生!”言畢,王陵之母自盡。
……
書中像這樣的表達不知有多少處,從中可以看出,劉邦的忠厚仁義在當時是廣為傳頌的,這也是當時天下豪傑追隨他的主要原因所在。劉邦所處的時代,不是沒有英雄,而是正像書中所說是一個英雄輩出豪傑四起的時代。漢初三傑、劉邦三大將,陳平、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甚至呂后,這一串響噹噹的名字,哪一個拿出來都堪與後世的一些所謂英雄人物比美。而劉邦能駕馭這些人,讓其附首貼耳為我所用,正說明劉邦是一個更大的英雄。和他同時期的項羽也曾威震一時,但他殘暴無比,濫殺無辜,背信棄義,心胸狹窄,屠城、坑人、殺子嬰、戮秦民、燒咸陽、掘皇陵(書中語),如果說其有點聲名的話,那也只能是一個暴君,這種桀紂式的人物,也能稱之為英雄?如果把這種殺人如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