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那就,簡直相當不錯。我保證你看了之後絕對不會從此不心碎,但你會明白人類為何會心碎,以及,全世界的人都和你一樣傻,沒關係的:去吧。
錢海燕
著名漫畫作家
第1章 相互吸引(1)
廝守在一起就更加親密嗎?
美貌與財富哪個更重要?
“相像相吸”?還是“相異相吸”?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是怎麼一回事?
親密的關係是怎樣開始的?什麼推動了友誼和浪漫之情的發展?顯然,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關係在各種情形下發生——教室裡,相親時,上班時,雜貨店裡,或者在網上。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關係開始的第一大步總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接近某人的渴望。吸引的感覺與愛不一樣,也不能保證必然會發展成愛情。不過吸引開啟了發展愛情的可能性。
也許因為吸引在許多不同的關係中擔當著如此重要的角色,才會有如此多針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這裡我們重點討論親密關係開始階段起重要作用的幾個因素。
我們被某些人吸引,他們的出現對我們是一種回報。多數人只是簡單地認為當某人具有吸引力時,自己才會被其吸引,但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吸引確實與有吸引力的人所具有的一些特徵有關,但也取決於被吸引人的需要、喜好以及兩人所處的情境。吸引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取決於時間、地點及所涉及的人。
只有接近,才能喜歡
我們可能在網上聊天室認識某人,但當我們聽到別人的聲音、看到他們的微笑、能真實地握著他們的手的時候,難道這樣的交流不是更具回報性嗎?大部分時候,當人們彼此接近時(身體上、心理上的接近)所發展的感情更具回報性。確實,實際中的接近通常決定了我們首先能否相互喜歡。多數情況下,我們的友誼和浪漫是緣於與周圍人的交往。與人見面不一定會愛上他們,但愛上他們則必須先見到他們。
事實上,實際上的接近和人際吸引之間有著顯然的聯絡。想一下你學習愛情心理學這門課的教室:從學期開始後你認識了哪些人?誰是你的新朋友?很有可能你所認識的人和最喜歡的人就坐在你的附近。
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學生公寓區。在一個經典的研究中,費斯廷格等人研究了麻省理工學院住宿生的友誼選擇。住宿生被隨機地分配在17棟公寓樓的不同房間內。住得較近的人更有可能成為朋友。確實,正如表所示,住宿生成為朋友的機會與他們所住房間的距離有著緊密的關係。人們更有可能結識或喜歡居住距離更近的人。一旦我們選擇了一個將要居住、工作或上學的地方,那也意味著我們選擇了我們將與之建立親密關係的人。
距離是有成本的
為什麼接近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一種觀點認為:當別人在你周圍時,你更易於享受他們提供的各種回報。其他條件相同時,近在身邊的同伴比相距較遠的會更有優勢:與一個相距較遠的夥伴交往,其花費和付出的努力有著更高的成本——如長途電話費和路上的耗時。有距離的關係回報性更小:電子郵件中愛的表達並沒有在臉頰上真實的一吻那樣動人;長距離的浪漫關係通常沒有身邊的浪漫關係那樣更令人滿足。
戀愛中人可能會相信,由於他們的感情基礎已經非常令人滿意了,暫時分開一段時間不會影響他們的浪漫感情。實際上,分離將使他們之間的關係受到挫折。對已經結婚的人來說,分開一段時間也比住在一起更容易離婚。
熟識導致更加喜歡
民間智慧認為“熟識導致鄙視”,但研究結果並非如此。與某人的重複接觸不僅不會引發不快,反而會增加我們對他的喜歡,這就是屢見效應。也許我們並沒有與他交談,但我們傾向於喜歡臉熟的人,而不是陌生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1章 相互吸引(2)
研究者提供了一個關於屢見效應的有趣例子。在一個學期裡,他們讓大學女生在某些課上出現15次,10次,或5次。這些女生從來不和任何人交談,只是坐在那裡。在學期末,這些女子的相片被拿給上那門課的學生,他們反應如何呢?結果非常明顯:學生們更多地被那些面熟的女子吸引,也更喜歡這些女子,而不是那些從未露面的女子。
由於接近能導致熟識,而熟識導致喜歡,與某人頻繁的接觸不僅能夠使交往更加方便,還能夠使那個人顯得更有吸引力。再舉一個例子,真正認識同性戀者的異性戀人士,與那些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