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可以定時定點開啟,進出城盤查會稍微嚴格,城中不再戒嚴,但夜間宵禁還是有必要,城內秩序依舊屬於軍管,士兵的巡邏也不可少,微臣明後兩天會寫一份詳細的奏摺,闡述臨戰狀態的各種要求。”
停一下,李延慶又道:“另外微臣有必須提醒朝廷,一旦城門開啟,必然會出現大規模的百姓南遷潮,希望朝廷能認真應對此事,不要措手不及。”
趙桓回頭問道:“小李相公來了嗎?”
李綱連忙走上前,“微臣在!”
趙桓冷冷道:“朕不希望出現大規模南遷,勸阻城內百姓南遷事宜朕就交給你來處理,若處理不當,朕唯你是問!”
李綱暗暗嘆了口氣,只得躬身道:“臣遵旨!”
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
斥候最終傳來明確的訊息,金兵主力已渡過黃河,返回大名府,返回大名府和駐軍黃河北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駐軍黃河北岸,相當於弓已上弦,不得不發,而回歸大名府則是寶刀收鞘,箭矢歸壺,至少暫時不會發生戰爭了。
當然,黃河北岸的黎陽縣還是駐紮了一支萬餘人的軍隊,但這支軍隊改變不了大局。
李延慶當即下令將戰時狀態改為臨戰狀態,開啟新曹門、新鄭門、南薰門三座城門,每天只開啟四個時辰,每座城門駐軍一千,進出城都要接受嚴格的檢查。
不僅是城門開啟,城內的各種約束規定也漸漸放開,除了亥時以後實施宵禁沒有改變外,其他禁止事項皆已放開,原本死氣沉沉的京城也開始出現了活力,最明顯是開門營業的酒樓茶館增多了,人們也紛紛走出家門,呼喚三五好友去茶館酒樓小聚。
不過開啟城門也導致一個隱患明朗化,正如李延慶的意料,京城內掀起了一股南撤大潮,這是繼去年權貴南撤潮和大商人南撤潮後的第三次南撤風潮,不過這一次的主角卻出乎人意料,既不是京城的中產者,也不是京城的貧民,而是數十萬北方過來的逃民。
本來這些逃民從河北逃來,只是想尋找一個更安全、能吃飽飯的地方,京城當然是最理想的落腳地,不料金兵卻殺到了京城,圍城近五十天,使城內的北方逃民們擔驚受怕,度日如年,這些逃民對京城本來就沒有歸宿感,也沒有什麼產業和牽掛,他們說走就能走,所以一旦金兵北撤,城門開啟,立刻在逃民中掀起了大規模的南撤潮流。
城門還沒有開啟,三座城門內便已是人山人海,數百牛車和驢車更是將城門擁擠得水洩不通,逃民們扶老攜幼,挑著擔子,揹著大大小小的包袱,老人的抱怨聲、孩童的哭喊聲,青壯男子的怒罵聲,使得幾座城門前都充滿了焦躁的氣氛。
李綱已趕到南薰門前,站在城門口,嘶啞著聲音大喊道:“各位鄉親,戰爭已經結束,朝廷正在恢復秩序,東京很快就會重現昔日的繁華,這裡機會會更多,請大家安心留下來,不要盲從。”
但任憑李綱喊破了嗓子,卻沒有任何效果,他的聲音早已被不滿開門遲緩的吵嚷聲淹沒了,只有他身邊的幾個家庭聽到,但這幾個家庭都無一例外地對李綱投來了白眼,說一堆空虛的東西,沒有任何實際好處,誰願意留下來?
其實李綱也很是無奈,其實他的本意也是希望難民儘量南下,減少京城的治理壓力,但官家卻更多考慮維護皇權的威望,不希望百姓南遷,但又不肯讓渡任何實際利益,這讓李綱只能硬著頭皮勸說,拿一套乾巴巴說辭,做一鍋無米之炊。
“各位父老鄉親,此去南方路途遙遠,路上盜匪橫行,非常不安全,還在留在京城,朝廷一定會給大家一個很好的安置。”
李綱終於祭出了路上不安全的大殺器,但依舊沒有任何效果,城門已經開啟,激動的喊叫聲完全淹沒了他嘶啞的聲音,倒是激動萬分的百姓一擁而至,使站在城門邊的李綱險些被人群衝倒,幾名手下連忙將李綱拉到一邊。
城門口頓時叫聲、罵聲吵成一團,這時,城門守將無奈地擺擺手,“不用檢查了,放人出門!”
城門口計程車兵不再檢查出城之人,閃到了一邊,城洞內的百姓一湧而出,跌跌撞撞向城外奔去,就儼如洩洪一樣,城門處的擁堵頓時緩解下來。
這時,一名手下對李綱道:“李相公,這樣勸說不是辦法,還是去找一下李都統吧!”
李綱嘆了口氣,官家讓他勸阻百姓離去,卻又不給他任何資源,這還是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況且在這方面,自己並不算巧婦。
“好吧!去見一見李都統。”眼看人群如洩洪般向城外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