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9部分

可十里距離金兵不可能狂奔,要想讓大地為之顫抖,至少要十萬以上鐵騎才能辦到。

不多時,金兵主力軍隊出現了,他們就像一片黑雲貼著地面漸漸鋪陳開來,旌旗鋪天蓋地,鼓聲隆隆作響,不斷傳來低沉的號角聲,一隊隊騎兵盔明甲亮,長矛如林,這些異族士兵一個個相貌猙獰,殺氣騰騰,不時發出一陣陣如野獸般的吼叫,令人不寒而慄。

十五萬大軍鋪天蓋地,形成十五個大方陣,在北城外耀武揚威,這時,金兵大陣如波浪般劈開,一支五百人騎兵隊疾奔而來,為首旗手身材異常雄偉,騎在一匹強健的戰馬之上,他手執一杆兩丈長的金狼頭大旗,後面五百人各執一杆大旗,在寒風的吹拂下獵獵飛舞。

城上士兵默默無語,金兵展示出的強大實力給所有士兵的內心都帶來巨大的壓力和震撼。

李延慶忽然想起了西夏軍隊的規矩,手執王旗繞城一週,以示震懾,他當即回頭令道:“取我的銅弓來!”

很快有親兵跑來,將銅弓呈上,李延慶抽出一支鐵箭,耐心等待敵軍旗手上前,一般而言,旗手繞城張旗示威不能太遠,太遠沒有效果,但也不能太近,一般在兩百五十步左右,在敵軍神臂弩的殺傷距離之外,只片刻,手擎大旗的旗手漸漸靠近了城牆。

就在旗手距離城池約兩百五十步時,李延慶忽然張弓搭箭,拉弓如滿月,弓弦一鬆,鐵箭如一道黑色閃電,射向金狼頭大旗,只聽‘咔嚓!’一聲,金狼頭大旗迎風而斷,引起城上城下一片驚呼,城頭頓時歡聲如雷,這一箭將金兵風頭盡滅,剛剛展示出來的強大殺機也被沖淡了很多。

但不等一群旗手轉身逃跑,李延慶的第二箭又射到了,一箭射穿了身材魁梧的旗手背心,旗手慘叫一聲,翻身落馬,其餘數百名騎兵嚇得狼狽而逃,城頭上計程車兵再次歡騰起來,遠處的完顏斜也看得清楚,居然被宋軍射斷了金狼頭大旗,他臉色鐵青,原本想向宋軍示威,卻被宋軍反打臉,完顏斜也心中無奈,只得喝令道:“撤軍回營!”

在撤退的鑼鼓聲中,十五萬大軍開始緩緩撤退,儘管十五萬金兵展示了強大的戰力,但李延慶的一箭射斷了金國的王旗,完全抵消了金兵給宋軍帶來的壓力,很快,李延慶這一箭傳遍了整個京城,給京城的七十萬百姓帶來了希望。

待金兵撤盡,宋軍也開始陸續下城返回軍營,這時,一隊侍衛奔來,對李延慶拱手道:“官家請李都統去知政堂,有要事相商!”

“我知道了,這就過去!”

李延慶吩咐劉幾句,便快步走下城,翻身上馬向皇宮奔去。

目前知政堂六相中,王黼已被革職罷相,高俅和蔡攸離京也被免去了相國之職,蔡相在幾天前因年事已高而辭去了相國之位,前朝相國只剩下白時中和李邦彥兩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趙桓登基後,又迅速任命吳敏、孫傅、張邦昌、李綱四人為相,組成了新的知政堂。

由於軍議堂的三名骨幹李綱、吳敏和孫傅都出任了相國,趙桓為太子監國時,他考慮的是如何與知政堂抗衡,才組建了軍議堂,現在他升級為帝王,自然不希望再有軍議堂來抗衡知政堂,所以趙桓便漸漸用知政堂代替了太子監國時代的軍議堂。

李延慶匆匆趕到知政堂,有官員替他稟報,“李都統到了!”

李綱連忙迎了出來,行一禮笑道:“大家就在等李都統了,官家也等候多時,快請進來吧!”

李延慶一怔,“官家也來了?”

“今天知政堂議事比較重要,官家也來旁聽,我們都是紙上談兵,還得你來說說實際情況。”

“今天是議論軍事?”

“也不完全是軍事,你進來就知道了。”

兩人走進議事大堂,這裡就像一座小殿,上方正中間是天子趙佶的位子,幾十年來都空著,趙桓登基後,他基本上都會來旁聽,今天也不例外,趙桓高高坐在龍椅上,對走進大堂的李延慶微微點了點頭。

大堂兩邊共擺放了八套桌椅,在後面又擺放了兩排椅子,主要是給重要官員旁聽議事時所坐。

李延慶不是知政堂成員,平時也沒有資格和相國們平起平坐,但現在是戰爭時期,他作為都統防禦使,地位就格外突出,沒有人敢小視他,趙桓特地下旨,在議事堂內再追加兩套桌椅,一套便是給李延慶,而另一套則是給樞密使高深。

李延慶走進議事堂,向天子趙桓躬身行一禮,“微臣參見陛下!”

“李都統免禮請坐!”

李延慶走到自己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