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著作廢了,估計楊度一心想拿第一。”

“他不是想一心拿第一,他也是沒有辦法。”

一旁的鄭榮泰插口道:“上舍中等生他兩次都沒有考過,他只有拿到解元,才可以直升上舍中等生,否則就只能離開太學了,這是唯一的機會。”

“看樣子,他把機會抓住了。”

王大志又低聲道:“李老弟,真的很不幸,去年發解試,湯陰縣居然只有一個人考中,臨漳縣考中了十二個。”

李延慶一點不奇怪,有李大光那樣的人當學正,縣學生徒整天舞槍弄棍,湯陰縣士子考得過才怪。

李延慶喝了口酒,長長嘆了口氣,“這就是蔣大刀的政績,他當知縣這麼多年,把湯陰縣害慘了。”

這時,夥計端來了幾盤酥骨肉,酥骨肉是將肉骨頭醃製三天後再用小火慢慢烤,烤的焦黃酥脆,噴香異常,是相州一道名菜,只是各家的醃製配料不同,所以味道都有所不同。

這家店做得非常地道,連鄭榮泰也不嫌棄檔次太低了,他一口氣啃了三根,大聲叫好。

周春端起酒杯問道:“聽說今年的主考官是太宰餘深,賢弟一直在京城,對他了解嗎?”

旁邊的王大志和吳蘊也湊上前,想聽聽李延慶的高見,主考官的性格和政治理念對科舉成績極為重要,比如主考官是主戰派,而考生策論滿篇都是綏靖妥協,這樣的考生文采再好也是落榜。

李延慶笑道:“我去年初倒是聽過一次他的報告,我個人理解,此人條理性很強,非常注重條理,考策論的時候把自己的觀點列出來,要分成一二三四五,這一點要切記了。”

眾人聽得很認真,連鄭榮泰也一眨不眨地睜著小眼睛,全神貫注聽李延慶的講述,他忍不住問道:“他對書法有要求嗎?”

“書法應該和所有主考官一樣吧!寫成正楷和行楷都可以。”

李延慶看了一眼鄭榮泰,“你不會真要參加科舉吧?”

鄭榮泰表情十分尷尬,勉強笑道:“我當然不想,只是我那個老爹和阿姊非要逼我參加,不過我也想試一試,體會一下科舉的氣氛也好。”

旁邊洪大志和吳蘊不解道:“鄭賢弟也是舉人,還是太學內捨生,怎麼就不能參加科舉?”

周春知道一點點端倪,他不吭聲,李延慶當然很清楚鄭胖子參加科舉意味著什麼,他也不說破,打個哈哈笑道:“當初他自己跟我說不參加科舉的,現在又變卦了,所以我覺得有點奇怪。”

鄭榮泰剛想解釋,卻被李延慶在桌子下面踢了一腳,他只得嘿嘿一笑,不說話了。

“主考官還有什麼特殊的愛好之類?”周春又繼續問道。

“愛好喝茶吧!”

眾人都笑了起來,周春正要解釋,李延慶卻擺擺手笑道:“和你開個玩笑,餘深比較關注柴米油鹽之類的小事,對邊疆大事不太關注,太學很多士子都說,今年可能不能考宋遼、宋夏之類的大事,而是會關注民生。”

“可餘深只是主考官,他並不管出題。”洪大志不服氣道。

李延慶笑道:“其實這種議論有一定道理,主考官的任命其實代表一種風向,比如上上屆科舉由相國蔡卞為主考,有人從他履歷中推斷科舉會重點考財稅,結果五道策論題都是和稅賦漕運有關,或許這只是巧合,不過即使相信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各位認為呢?”

眾人默默點頭,大家都覺得有必要再去看看一些關於民生方面的書籍。

這時,李延慶想起一事,問周春道:“你們住在哪裡?”

“在宜男橋客棧,就在瓦肆大門對面,房費不算貴,一天三十文錢,包早飯,每天都有熱水供應,比民房方便。”

旁邊一直不吭聲的吳蘊笑道:“嶽麓書院給所有參加科舉計程車子每人補貼三貫錢,雖然吃飯要花錢,但住宿費就有了,再加上平時節儉的一點錢,基本上不用增加家中負擔。”

眾人又聊了片刻,時間便差不多了,大家搶著付帳,還是李延慶掏錢結了帳,眾人這才分手。

走了一段路,鄭榮泰才嘿嘿一笑,“老李在京城這麼有名,弓馬大賽的第一,寶妍齋的少東主,我發現他們居然都不知道,還以為你和他們一樣清貧。”

李延慶瞪了他一眼,“這種事情我都不放在心上,你激動什麼?”

鄭榮泰嘟囔一句,“我只是覺得他們孤陋寡聞而已。”

“他們是讀書人,弓馬大賽他們會關心嗎?汴京又有幾個人知道寶妍齋的東主姓李?你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