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調來京城僅兩個月,卑職就懷疑三名刺殺士兵並不認識潘岳,另外,從前幾次都是分開審訊,潘岳從未和他們見過面,所以卑職今天就想試探一下。”
“難道潘岳也沒有懷疑這一點?”旁邊刑部侍郎梁中都問道。
李延慶向梁中都點點頭,笑道:“潘岳始終沒有懷疑他們不是自己手下,而且他們也沒有同堂共審過,其實潘岳手下有一千餘人,他任職時間太短,大部分手下他都不認識,就算見面他也會想當然地以為這三人是自己的手下,
趙殊也道:“李御史說得對,從前劉御史堅決要求分開審訊,他們確實沒有見過面!”
蔡京讚道:“知微見著,難怪种師道那麼欣賞你,不是沒有原因啊!”
就在這時,一名官員慌慌張張跑進來道:“御史臺王中丞來了!”
蔡京冷笑一聲,“我怎麼就知道他今天一定會來呢?”
他給大理寺卿鄭智使個眼色,鄭智立刻喝令左右,“有請王中丞!”
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
不多時,王安中快步走進了小公堂,鄭智笑呵呵迎上去,“王中丞也是來看審案嗎?”
王安中看見了鄭智,不由一怔,他隨即又看見了刑部侍郎梁中都,連忙回禮道:“原來兩位兄臺也來了。”
“沒辦法,這個案子比較受上面關注,不來不行,這不,連蔡老相公也來旁聽了。”
王安中猛吸了一口冷氣,一回頭,只見蔡京就站在自己身後不遠處,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王安中渾身一顫,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卑職不知老相公在這裡,請老相公見諒卑職的無禮!”
蔡京掌控大宋朝政近三十年,雖然他對北宋的衰敗腐化負有重大責任,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朝廷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大部分文官都會認為自己是他的門生,以至於他幾次被罷相,為了穩定朝廷,天子趙佶又不得不將他請回來。
王安中雖然是大宋有名的詞人,但他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根骨的人,在蔡京面前,他除了應應諾諾外,哪裡還有半點對抗的勇氣。
王安中想到的解決辦法是將李延慶進行內部調動,從審問職權調為管理其他雜務,剝奪他的審案權,把審案權交給另一名侍御史,這樣既不用傷筋動骨,又能在不知不覺解決問題,他過來找李延慶,就是想宣佈這個調動,讓這個案子暫停,不料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蔡京居然在這裡。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笑聲,“正巧啊!蔡相公這麼在這裡?”
從外面笑眯眯走進一人,正是權宦梁師成,王安中只覺大腦裡‘嗡!’的一聲,他頓時明悟,這個案子已經成鐵案,休想再翻案了。
蔡京和梁師成都是老奸巨猾之人,他們一直不干涉這個案子,等到最關鍵之時,他們便出現了,而且王安中也逃不掉了,必須當場簽字認可結案。
蔡京笑問道:“梁公怎麼來了?”
“我正好路過大理寺,聽說蔡相公在旁聽審案,便進來打個招呼,怎麼樣,案子審完了嗎?”
蔡京笑呵呵道:“很出人意料地審完了,刺殺案的主犯口口聲聲說是指揮使潘岳主使,不料他根本就不認識潘岳,被李御史試探一下,便露了底,這下便可以斷定此案和潘岳無關,之前王黼的定論完全錯誤。”
梁師成愣了一下,他忽然明白過來,顯然前一任御史劉霖是知道這個秘密,但他沒有向自己彙報,也沒有向王黼彙報,而是暗中保留住了這個漏洞,給後一任御史創造了結案的條件。
梁師成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就結案吧!”
有蔡京和梁師成親自坐鎮,這個拖延了一年的三司會審案終於結案,三個部門的主審官分別簽了字,隨即御史臺、刑部和大理寺的主官也在結案書上簽字,這時,王安中帶著最後一絲僥倖對梁師成和蔡京道:“御史臺的大印不在卑職手中,得拿回去加蓋印章。”
梁師成冷冷一笑,手中托起一方大印,“不勞王中丞再跑回御史臺了,我已經替你取來!”
王安中徹底絕望了,在梁師成目光嚴厲的監視下,他只得在結案書上簽字並蓋了印章。
三司會審案審結後由御史臺直接上報天子,不需要再經過相國之手,梁師成會將結案書直接拿走,這也是他來大理寺的原因之一。
梁師成這時才對他道:“張邦昌彈劾你擅自動用監察御史監視餘深府宅和蔡老相公的府宅,今天上午官家已經把這份彈劾書轉到我手上了,要求我把情況調查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