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3部分

嘟囔,他確實難以理解,就因為不肯效忠童貫,便從六千人的主將,一下子貶為兩千鄉兵的頭,這個差距讓他著實難以接受。

莫俊卻很贊成李延慶的選擇,既然李延慶被公認是种師道的人,种師道被貶黜,如果他又轉而效忠童貫,將來誰還敢用他,這是不僅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站隊,未必是壞事啊!

莫俊見楊光一直嘟囔個沒完,便忍不住在他頭上敲了一記,罵道:“官人這是在以退為進,你懂不懂?他因為太子而被貶黜,將來太子登基,會虧待他嗎?連這個都不懂,整天鼠目寸光地盯著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

楊光吐了下舌頭,不敢吭聲了,李延慶騎馬在前面笑道:“先生比我看得遠啊!我只是不想替童貫做事,倒沒有想那麼多!”

莫俊笑道:“官人不肯給他做事,其實就是一種站隊。”

李延慶笑而不語,眼看滅梁山軍已到最後關頭,他卻被迫放棄,他當然心中不捨,但童貫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取代了种師道,李延慶也不得不在這個關鍵時刻選擇自己的命運。

今年已是宣和二年,再過兩年童貫就將率大軍伐遼,最終兩次大敗,將宋軍精銳損失殆盡,如果自己能阻止這場戰役,那麼他就要旗幟宣明的反對童貫的冒進。

如果自己無力改變這段歷史,那麼他李延慶也要避開這次慘敗,絕不能成為童貫的陪葬品。

次日中午,李延慶抵達了歷城縣,暫代知縣趙明誠聽說李延慶到來,親自出城來迎接。

兩人寒暄幾句,趙明誠嘆息道:“童太尉不肯用賢弟,是他無識人之明,不過也好,與其在他帳下受窩囊氣,不如退一步,來齊州休養生息。”

李延慶微微笑道:“明誠兄知我也!”

這時,兩名身材魁梧的將領上前見禮,“末將參見指揮使!”

李延慶不由一怔,這兩人竟然是盧飛和王平兩位都頭,他們怎麼還在這裡?

“你們沒有隨軍去鄆州嗎?”

“啟稟指揮使,張團練父親病重,他趕回相州了,便把鄉兵託給了我們,童貫太尉調軍隊回鄆州,我們不想回去,便統率鄉兵留在齊州了。”

這個結果頓時讓李延慶喜出望外,有盧飛和王平統率鄉兵,給自己省了多少事情啊!

“好!好!這是我今天聽到的最好結果。”

趙明誠又笑道:“請賢弟進城吧!我們準備了一杯水酒給賢弟接風!”

李延慶給他介紹了莫俊,眾人便一同進了縣城。

。。。。。。

种師道之前得到了李延慶帶回的詳細情報,他從這些詳細情報中他抽絲剝繭,最終發現了梁山軍的軟肋,那就是糧食問題,須城縣城內的糧倉不大,最多隻能儲存兩萬石糧食,如果還要存放別的兵甲,那麼兩萬石糧食都存放不了。

如果能提前將須城縣外圍的糧食都逐一摧毀,那麼當梁山軍隊大舉北退之時,就會遇到嚴重的糧食危機,最終將不戰而敗。

种師道精心策劃,梁山軍隊最終走進了他安排好的陷阱裡,此時,須城縣內有五萬大軍,但軍糧卻只有一萬八千石,僅夠梁山軍支撐一個月。

當宋江得到糧草物資在濟水被伏擊的訊息時,他便已經意識到可能會出現糧食不足的問題了,但此時他已經沒有選擇餘地,只能被迫進入須城縣。

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天,糧食不足的矛盾漸漸暴露出來,偏偏种師道手段毒辣,將城池附近二十里範圍內的麥田全部剷除,使宋江出城搶麥的最後一線希望也破滅了。

宋江萬般無奈,只得削減士兵每天的糧食開支,一時間,梁山將士怨聲載道。

這天下午,宋江忽然接到一封京城發來的鴿信,得知朝廷臨陣換將,撤掉了种師道,換成童貫為主將,這個訊息頓時讓宋江喜出望外。

种師道滴水不漏的老辣著實令宋江膽顫心驚,此時他被撤換,換成了一向剛愎自用的童貫,宋江頓時長長鬆了口氣,他在絕望中又看到了一線希望。

城牆上,宋江和盧俊義凝視著一夜間擴大的軍營,官軍很顯然增兵了,這便意味著童貫極可能已經就位。

“宋公,我們糧食只能支援七天,我們必須在五天內突圍。”盧俊義說話語速很慢,但每一句都重重敲打在宋江心中。

所謂突圍也就是返回梁山,這是宋江最不願意接受的退路,他好不容易才從山匪洗白為割據勢力,現在又要讓他退回去,他心中極為不舒服。

但宋江也知道,他們除了返回梁山外,已經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