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在實戰訓練中,隊與隊之間計程車兵不斷互換混雜,而迅速形成新的戰鬥力。
這種模式的關鍵就在隊頭,隊頭不能侷限於某一個人,而應該是一種特殊的標誌,李延慶想到的是紅頭盔,戰場上隊頭陣亡,另一個人繼續戴上這頂紅頭盔,他又是新的隊頭,使紅頭盔能像磁鐵一樣,牢牢將士兵吸引在他身邊,從而保持陣腳不亂。
而都頭則戴白頭盔,他的白頭盔又能將更多的隊伍集結在一起,形成更加強大的長槍陣,這是步兵對付騎兵的有效戰術,以集體的力量戰勝騎兵衝擊。
李延慶正思考時,鼓聲消失,士兵集結完畢,但還有十幾名士兵一邊匆匆整理盔甲,一邊向這邊奔來。
“軍法官何在?”李延慶一聲厲喝。
一名身材雄壯的隊頭快步走出,躬身抱拳道:“末將在!”
李延慶一指十幾名遲到計程車兵,“給我拿下,每人杖三十!”
隊頭一揮手,數十名執法士兵衝上去,將十幾名士兵按倒,舉杖便打,頓時哭喊聲響成一片。
“明天再有遲到者,杖五十!”李延慶冷冷對全軍將士道。
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
隨著人員和裝備到齊,北軍營的訓練便漸漸走向了正軌,時間飛快消逝,眨眼又過去了一個月。
這天下午,在佔地遼闊的演練場東側,兩支軍隊正在訓練實戰拼殺,這是兩支各五百人隊的廝殺,他們手執盾牌和木刀,士兵倒地則算‘陣亡’退出。
在演練場上,每天都會有幾場這樣的實戰訓練,不過這一支軍隊的實戰訓練和別的隊伍略有不同,軍隊中不斷閃動著紅頭盔和藍頭盔,兩支軍隊都略顯得有些混亂,但混亂中又不失章法,只見士兵不斷地被衝散,又不斷的聚集,紅頭盔或者藍頭盔就像磁鐵一樣,在不斷地吸引著四周計程車兵向它靠攏,使軍隊陣腳始終不散。
李延慶便騎兵在演練場邊緣觀戰,他手執一根長槍,不斷地用長槍指著士兵喝喊,要求倒地計程車兵立刻退出戰鬥。
他卻沒有注意到,就不遠處的另一側,數十名親兵正簇擁著大帥种師道也在邊上觀戰。
這時,楊亮發現了种師道,連忙跑來向李延慶彙報,李延慶這才將指揮權交給王貴,他翻身下馬,向种師道處奔來。
“卑職參見大帥!”李延慶行一軍禮。
种師道指著戰場道:“似乎有點混亂!”
“啟稟大帥,這些士兵平時各有隊頭,但戰場上則沒有了直屬隊頭,他們將隨時集結在距離自己最近的隊頭周圍,大帥也看到了,就是紅頭盔和藍頭盔,然後隊頭又向軍旗集結,這樣便能保證陣腳不會被衝散,只是目前訓練還不足,所以顯得有些混亂。”
种師道點點頭,他也看到了,士兵看似很混亂,但實際上還是有章法可尋,种師道一向以實戰為準繩,所以他也不評論李延慶的這種戰法是好還是不好。
事實上,李延慶在玄武營的兩大改革:重改輕,亂戰法,在軍營內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前者爭議不大,輕騎兵有利於長途突襲,大家並沒有異議。
但在戰場上取消固定隊伍編制,卻遭到將領們的一致反對,大家並不是不理解李延慶的思路,只是大家都認為不現實,太想當然,容易造成混亂不用說,而且隊頭容易成為敵軍獵殺的首要目標。
更重要是,大宋軍制是戰爭爆發時才臨時集結,戰後各自歸營,這種戰法不符合大宋的軍制,反而會破壞大宋原有的底層將兵制,所以也只有李延慶的玄武營採用這種戰法,其他軍營一概不理會,連朱雀營也按兵不動。
好在種師道比較寬容,並沒有阻止李延慶的亂戰法,而是允許他去戰場上實踐。
這時,种師道不再提戰法之事,他沉吟一下對李延慶道:“上午天子緊急召見我,要求我們立刻出兵救援大名府,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我也不清楚,天子只說大名府形勢堪憂。”
“大帥是要求卑職去救援大名府?”
种師道點點頭,“現在我不得不承認你改為輕騎兵有一定的道理,你率領玄武營連夜出發,我再撥付給你十艘大船作為後勤所用,收拾一下吧!”
說完,种師道又遞給了李延慶一隻調兵龜符,“憑這隻龜符,軍隊可以一路暢通無阻,並得得到地方官府的糧食支援。”
李延慶接過龜符躬身道:“卑職遵令!”
。。。。。。。
自從博州兵敗後,梁中書死守大名城,城內四千廂兵,加上逃回來的數千敗兵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