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立太子繼承大統,懇求李延慶早晚護佑他的兒子,這實際上是一份遺詔,立兒子為帝,並託孤李延慶,只是它用鮮血寫成,更加觸目驚心。
良久,李延慶低低嘆息一聲,將血詔收起,又問身後已站了片刻的扈青兒,“他們都安置好了?”
“安置好了,那孩子暫時離不開宮女,我就把他們安排在一頂大帳內,讓兩名女兵保護他們。”
“辛苦你了!”
扈青兒緩緩走上前,低聲問道:“夫君打算立幼儲?”
李延慶點點頭,“這是上天的安排,我必須順應天意。”
“那將來,我們就要搬回臨安府了?”
“或許吧!”
李延慶笑了笑又道:“現在談這件事尚早,去把阮氏三雄給我找來。”
扈青兒笑道:“他們比夫君性急,已經去訓練水軍了。”
李延慶哈哈一笑,“這三個傢伙倒也自覺,走吧!我們看看去。”
李延慶離開了大帳,騎馬向水軍兵營而去。
。。。。。。。。。
自從太上皇趙佶自立為攝政王后,各地響應並支援他的州府並不多,只有臨安府附近的十個州府,包括嘉興府、湖州、寧國府、廣德軍、嚴州、徽州、婺州、會稽府、慶元府、台州等等,而遠距離的州府都無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既不表態支援他為攝政王、也不表態支援李延慶的清君側。
這個格局令趙佶十分惱火,雖然目前只有江寧府、平州府、揚州、潤州、常州和鄂州兩府四州公開支援李延慶,但趙佶很清楚,西北五路加上巴蜀三路以及河東路都肯定是支援李延慶,算下來,李延慶已經得到了大部分州縣的支援。
現在除了迅速剿滅李延慶外,他們已經沒有別的路可走。
知政堂內,趙佶主持了一次知政堂議事,就在昨天,趙佶又罷免了副相鄭望之的相位,就因為鄭望之是李延慶一手提拔,趙佶便懷疑他對自己的忠誠度。
取代鄭望之的新副相,是之前因得罪李延慶而被罷相的徐處仁,趙佶又重新將他啟用,徐處仁受寵若驚,他積極表述忠心,甚至比黃潛善和汪伯彥還要痛恨李延慶。
“現在的情形大家都知道,曹晟公開支援李延慶,潘岳也背叛了朝廷,李延慶之所以敢起兵造反,就是得到了兩人的軍隊,大家說說看,怎麼應對目前的局勢?”
這時,汪伯彥欠身道:“陛下,微臣想說兩句!”
汪伯彥是樞密使,對各地的軍隊情報比較瞭解,趙佶便點點頭,“汪相公請說!”
“陛下,李延慶的西北軍雖然強大,但畢竟路途遙遠,從西北過來至少要一個半月,路上還要不斷補充糧草,可以說非常不容易,而荊襄兩路的軍隊正在忙碌剿匪,其實就是中立,這樣一來,李延慶手中最多隻有五萬軍隊,而我們卻擁有十八萬軍隊!”
“等等!”
趙佶忽然聽出不對,“還有五萬軍隊是從哪裡來的?”
他們手中就只有十萬招募的新軍,加上三萬守城軍,一共十三萬人,哪裡又來五萬軍隊?
但趙佶只是一愣神,便明白了,“你是說劉光世的五萬軍隊?”
汪伯彥點點頭,“劉光世的軍隊是陛下耗費了很大的精力才爭取到,無論如何,他應該聽從陛下指揮。”
趙佶心中忽然有些輕鬆起來,這樣算起來,他們手中就有十八萬軍隊,將近四倍於李延慶,趙佶下定了決心,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剿滅李延慶,不能讓李延慶的大旗再繼續舉下去。
第九百八十九章 長江攔截
劉光世因為父親劉延慶參加了江南外戚叛亂而一度受到朝廷冷落,但宗澤卻對他另眼相看,一直重用提拔他,宗澤大軍退守江淮後,宗澤令他率一萬軍守泗州。
宗澤不幸在楚州病逝後,他手中的八萬由誰來指揮就成了天子趙構和太上皇趙佶爭奪的焦點,趙構最初是想讓韓世忠接管,但趙佶卻堅決反對,認為韓世忠手中兵力太多,不利於朝廷控制。
最後父子二人達成妥協,將八萬軍隊一分為二,四萬軍隊交給岳飛統帥,前去荊襄鎮守,另外四萬軍隊趙佶給了劉光世,並提升他為都統制,獨立成軍,這便使劉光世再度被重用,手握五萬重兵,官拜上將軍、淮東防禦使,都統制,成為地方大員,負責鎮守泗州、楚州、泰州和通州一線。
劉光世幾乎是同時接到李延慶和太上皇趙佶的信,這讓他著實猶豫了兩天,從感情上,他當然是偏向一手提拔他的太上皇趙佶,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