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寫作,薩特的壽命應該會延長許多年。他母系這一族,幾乎個個長壽。他晚年的一些疾病,早在他毫不顧惜自己身體的中年時期就已紮下了根子。

薩特所生活的家庭環境對他同異性的關係還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個是多伴侶傾向。薩特的多伴侶傾向首先是受書本的影響,書本上描述的作家生活充滿一連串的豔遇,一個名作家會有許多仰慕他的女人。而眾多年輕女性的愛撫哄弄加強了他的這種傾向,使他很小就習慣於同時被幾個女性所喜愛,他也可以同時喜愛幾個女人,雖然這時他並沒有真正的性意識。這種多伴侶傾向得到加強的另一個因素是外祖父的情況。施韋澤與妻子在結婚後不久就分房而居了,原因是妻子厭惡性生活,她甚至設法從醫生那裡開了一張不適合與丈夫同房的證明。於是施韋澤只有從別的女人那裡獲得性的滿足。而他長得一表人才,對異性頗有吸引力,身邊總有許多表示愛慕的女性。施韋澤的這種情況在家中應該不是什麼秘密,薩特看得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家中的情況還使薩特對於婚姻有一種排斥和否定的心理。除了前面我們所說母親婚姻的情況以及她長期不願再婚對於薩特產生這種影響外,外祖父母婚姻的不幸福也對薩特有著影響。他從小生活在一起的3個人,其婚姻都是不幸或無意義的,這一點對於薩特成年後的生活有很大影響。他一生未婚,除了一兩次特殊情況外,他從沒有考慮過結婚。我們從他童年的經歷和體驗中可以探察出他採取這一態度的早期根源。

第一部 孤獨(1905…1939)人生裂痕(1916…1924):繼父(1)

1917年4月,在守寡10多年後,安娜…瑪麗終於再婚了。她嫁給了一個長期的追求者芒西先生。這對於薩特來說猶如一個晴天霹靂,讓他不知所措;他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整個生活發生了根本變化。

此前在他心目中,母親整個是屬於他的,他對母親具有特權,他在母親面前是一個王子。而現在突然來了另一個人,他比自己更加具有特權,而自己如果不說是一無所有,也至多就是個二等王子,在母親生活中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這一點是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安娜…瑪麗之所以再婚,主要還不是出於對芒西先生的愛情,她在這方面是比較淡然的。她主要是為兒子考慮。她看到薩特長大了,覺得如果沒有一個父親來管束和教育他,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而芒西先生在安娜…瑪麗看來還不錯,是個正派的有教養的人。她決定再婚,還有一個原因:施韋澤本來已經退休在家,由於她帶著孩子回到孃家,增加了家中的經濟負擔,他不得不重操舊業來增加收入。安娜…瑪麗不忍心讓年邁的父親繼續操勞下去,而她本人又沒有獨立謀生的手段,再婚嫁人就成了她唯一現實的選擇。至於她自己,同第一次婚姻一樣,在這次婚姻中並沒有感受到特別的樂趣。

她再婚主要是為了兒子好,但兒子並不知道,反而認為母親背叛了他。許多年後安娜…瑪麗才覺察到這一點。但那時造成薩特心靈的創傷已經無法彌補。如果她能預先知道兒子的心理,很可能就不會再婚了。

結婚後安娜…瑪麗搬出父親家,同芒西住在一起。而薩特暫時留在外祖父家。這時他雖然在精神上十分痛苦,實際生活方面倒沒有什麼影響,因為家還是原來的家。然而半年以後,母親要隨繼父離開巴黎去一個港口城市拉羅舍爾,繼父是一個工程師,他前往拉羅舍爾造船廠當廠長。薩特必須隨他們一起去。從這時起,開始了薩特後來稱為他一生中最為悲慘的幾年時光。

其實繼父芒西倒不是個壞人,按照資產階級社會規範來衡量,他可以算是一個很有教養的人。安娜…瑪麗看中的,大概也是這一點,認為他可以給予薩特很好的教育。芒西先生也很想這樣做,努力盡到一個繼父的責任。他對於一般人十分苛求,態度嚴厲,對待薩特倒很有耐心。但是,由於“奪母之恨”難以化解,薩特無法同他進行任何溝通,也難以接受他的任何教育。

將近70歲時,薩特在記錄影片《薩特自述》中回憶了當時的一個情景:一次芒西履行繼父的職責,輔導薩特學習幾何。他不講倒還好,一講薩特更加糊塗了。這也不是薩特故意如此,就是不知怎麼的,只要繼父跟他講話,他的腦子就不好使,本來清楚的東西反而弄不明白了。這也許是一種逆反心理潛在地作怪吧。

安娜…瑪麗在一旁看著,又急又氣,她以為兒子是有意跟繼父搗亂。當看到薩特在回答繼父問題時態度不夠好,她更加來氣,於是離開書房去了廚房。在廚房她也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