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並且自謀生路。這給了他們一種根本的自由。

他們在一起是無憂無慮的,這時他倆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薩特僅靠從祖母那裡繼承的一點財產度日,但他們不在乎生活的清苦。他們相互取笑和逗樂,對除了寫作以外的任何事情都不過於認真。薩特更加精力充沛,常常創作一些滑稽小詩自編自唱。他們常常相互批評和指責,而這不但沒有影響彼此的關係,反而使他們更加親密。

波伏瓦的綽號是海狸,薩特總是這樣叫她。這個綽號還是馬厄給她起的:波伏瓦這個姓同Beaver這個英文詞相似,詞意為海狸,而海狸喜歡成群出遊,它們具有建設性的性格,馬厄認為這很符合波伏瓦的特點,就這樣叫她。後來薩特也就一直這樣稱呼她。他獻給波伏瓦的作品,在題詞上寫的也是“給海狸”。而薩特在睡意朦朧或心情不愉快時,常會把身體蜷縮成一團,就像他們在萬森動物園看到的那隻小海象。於是波伏瓦總是把這個時候的薩特稱為海象。

這時在波伏瓦那裡,人生問題已經從根本上解決,她已經取得完全的獨立,這正是她一直追求的。而薩特的問題比較複雜一些。他討厭成年男性,也討厭自己步入成年期,而且他馬上要去服兵役,之後還得去當教師,這些都同他自由自在的本性不合。不過有了波伏瓦這個充分理解自己的伴侶,儘管有這些煩心的事情,薩特的心情還是十分愉快的。

儘管他倆相愛很深,卻都沒有考慮結婚的事情。他們有一個生活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應該讓社會來干涉他們的私生活和個人自由;而結婚就體現了這種干涉。從實際方面看,只有一種情況才會讓他們考慮結婚的事:想要孩子。而薩特和波伏瓦都沒有這一願望。他們都沒有深厚的家庭觀念。薩特從小就沒有父親,他自己也不想當父親。而波伏瓦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是很淡漠的。波伏瓦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為了不當家庭婦女,為了自食其力,為了在文學事業上奮鬥有成,她更不能要孩子。

薩特不結婚,還有一個原因:他有一種多伴侶化傾向。薩特在同波伏瓦結識之初,就直言不諱地說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們之間的愛情是一種真正的愛,但這不妨礙我們有時體驗一下其它的偶然愛情。”他認為男女兩性在這上面有著同樣的自由。波伏瓦此時並不打算另有什麼“偶然愛情“,但她認同了薩特的態度。在她看來,這種態度要比馬厄所堅持的男女性道德二元論合理得多。

一天下午,他們看完電影后漫步走了很長時間,一直走到賽馬場,在盧浮宮一側的一條石凳上坐了下來。薩特對波伏瓦說:“我們訂個為期兩年的協議吧!”他的意思是,在他服兵役的這兩年,波伏瓦在巴黎找個工作,他們在一起親密生活。在這期間,他們將全心全意地、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奉獻給對方。在這之後,如果薩特的申請得到批准,他將到日本去講學兩年。他建議波伏瓦也在國外找個工作。這樣,他們會分居兩三年,然後他們再在世界的某個地方一起生活一段時間。他們之間會永不陌生,沒有任何力量割斷他倆的聯絡,同時他們又各自獨立,不會徒勞地企求對方的幫助。他特別強調說,這種斷續的同居生活並不是一種義務和習慣。

波伏瓦完全同意他的建議。按這個建議,他們分離的時間還早。更重要的是,憑自己的直覺,波伏瓦堅信薩特是個言必信、行必果的男子;即使有那麼一天,他約她22個月後的一天下午5時在某地會面,他就一定會不差分秒地等在那兒。

()好看的txt電子書

後來,他們又達成另一個協議:他們之間不僅不應該相互欺騙,而且不應該相互隱瞞;彼此的偶然愛情都應該讓對方知道,應該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坦露給對方。這一協議既是對忠實的承諾,又給了各自充分的自由。以後共同生活的50年,他倆就是按照這個協議做的。

在薩特服兵役的一年半時間裡,波伏瓦經常來軍營看他。在聖西爾軍校那段時間,薩特完全不能外出,波伏瓦每星期都要去看他三、四次。通常是在黃昏時分,薩特在車站等著她來,然後一起吃晚飯。分別時波伏瓦往回送薩特到半路,然後再轉身去趕9點半最後一班火車。

薩特轉到圖爾附近的氣象站後,每月有一個星期的自由時間,可以呆在巴黎同波伏瓦在一起。這時薩特和波伏瓦相互把自己的親朋好友介紹給對方。波伏瓦把妹妹波佩蒂、斯特芬和傑拉西等人介紹給薩特,薩特把吉爾和莫雷爾夫人介紹給波伏瓦。不久,薩特、吉爾、波伏瓦和莫雷爾夫人就經常在一起吃晚飯,有時他們坐莫雷爾夫人的車在外面兜風。8月份,波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