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經內
科診斷為神經宮能症,經服中藥與電睡眠治療數次,未見效。
處理:點三陰交(補)、合谷(瀉)(使患者作深呼吸)、印堂|穴(補)
等,每|穴平揉,壓放各一百次。
複診:本病第一次點|穴後,頭疼輕,心熱誠,身體舒適。
三診:加點打法,仍用前|穴,術者五指屈曲握拳,以下拳眼於三陰交、
合谷、印堂|穴上,一起一落地打擊。
四診:患者已能睡六小時。
五診:睡眠已接近正常。
本病共點|穴六次而痊癒。
2。戴××,男,成年人。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初診。
主訴:失眠一月餘,每晚僅睡兩個小時。左邊頭痛,其他一切正常。
處理:以偏頭風兼失眠,取神門(補)、太沖(瀉)、足三里(補)、
()
心俞(補)、肝俞(補)、脾俞|穴(補)。每|穴平揉,壓放各一百次,手法
緩而重。
複診(十九日):昨晚睡八個小時,偏頭疼減輕。
三診(二十一日):昨晚睡眠很好,頭疼也止。
四診(二十四日):連日睡眠很好,沒有頭疼。
本病共點|穴四次而愈。
來源:馬秀堂:《點|穴療法》
【手療法】
精神衰弱性的眼睛疲勞,很明顯和經絡有關,其治療方法當然也離不開
經絡。
具體他說,就是刺激手掌內的“心包區”,位於食指指甲下方、大腸經
起點的商陽|穴,以及小腸經的起點,位於小指指甲下方的少澤|穴。
【藥茶療法】
1。花生葉茶
用料:花生葉。
制用:洗淨曬乾揉碎成粗未。每用十克,放入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寧心安神。
主治:心神不寧所致的失眠。
選按:本品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葉,有安神寧心功效,據報道,用本品
治療失眠一般用藥四至七劑後,睡眠情況即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來源:《遼寧中醫雜誌》,(四),一九六○。
2。燈芯竹葉茶
用料:燈芯草五克,鮮竹葉三十克。
制用:共制粗末,水煎代茶飲。
功效:清心安神。
選按:燈心草、竹葉均入心經,性味甘淡寒。燈芯草《北方常用中草藥
手冊》言其能“清熱安神,利水通淋”。《西藏常用中草藥》載:“治心煩
不寐”。竹葉《本草正》雲其:“退虛熱煩躁不眠”。《藥品化義》有“竹
葉清香透心,微若涼熱,氣味俱清,《經》日,治溫以清,專清心氣,味淡
利竅,使心經熱血分解”。
()免費TXT小說下載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3。柿樹葉茶
用料:柿樹葉
制用:洗淨切碎,每用十克,沸水沖泡,代茶頻飲。
功效:寧心安神。
選按:藥理研究證明,鮮柿葉含維生素C 兩千七百毫克/一百克,並含
(十)無色飛燕草素一三一葡萄糖甙。還含黃酮甙。其性涼,味苦、酸、澀。
有降壓作用。亦有安神功能,可用於防治失眠。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4。腦清茶
用料:炒決明子二百五十克,甘菊、夏枯草、桔餅、首烏、五味子各三
十克,麥冬、枸杞、桂圓肉各六十克,黑桑堪一百二十克。
制用:上藥共制粗末,每用十五克,沸水沖泡代茶飲。一日兩次。
功效:清肝明目,榮腦益智。
選按:方中決明子、甘菊、夏枯草清肝火,首烏、五味子、枸杞、麥冬、
桑堪滋養腎陰。諸藥配合能清肝明目,榮腦益智。適用於心肝腎陰虧虛火旺
所致的失眠,腦神經衰弱症。
來源:《山東中醫雜誌》,(六),一九八四。
5。安神茶
用料:龍齒九克,石菖蒲三克。
制用:將煅龍齒研末,石菖蒲切碎,水煎代茶飲。
功效:鎮驚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