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汁調成膏,敷於臍
部。治寒性嘔吐。
來源:《上海中醫藥雜誌》一九九○·十二·二十五。
2。藥物:火蔥、胡椒、枯礬各適量。
()免費電子書下載
制用:上藥共搗爛,炒熱。敷臍腹部,用於胃腸炎所致的嘔吐。
來源:《|穴敷療法聚方鏡》
3。藥物:吳茱萸適量。
制用:烘乾,研為細末,用醋調成膏,敷神闕|穴。
療效:治療二十例小兒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止嘔效果良好。快則於敷
藥後三至四小時左右吐止,絕大多數於二十四小時內停止嘔吐。
來源:《中醫外治法集要》備註:有的選加①綠豆;②生薑;③大蔥。
4。藥物:鮮生薑適量。
制用:將鮮生薑切厚片;若沒鮮生薑,可用於生薑,開水浸軟。敷神闕
|穴和內關|穴。療效,治療妊娠期噁心及輕度嘔吐三十多例,療效非常滿意。
來源:民間驗方。
備註:也可用於防治暈車及異味所致的嘔吐,內關|穴在手腕內側,離腕
橫紋二寸。
5。藥物:生蔥頭一把。
制用:搗爛,放食鹽少許,蒸熟成餅。敷於臍中。良久嘔可止。
來源:民間驗方。
6。藥物:炒吳萸三十克,生薑一塊,香蔥十餘根。制用:共搗成餅,蒸
熟。敷於臍部,約一小時左右,嘔吐可止。來源:《常見病驗方參考資料》
7。藥物:大黃、丁香、甘草各等份。
制用:混合粉碎為未,過篩,撒佈於一張黑膏藥中間。敷神闕|穴,一日
一換。用於胃中有熱,食後即嘔吐者。
來源:《|穴位貼藥療法》
8。藥物:仙人掌根六十克
。製法:捶爛,炒熱(以不會熨傷面板為度)。用法:敷臍周圍,用於
小兒吐瀉。來源:民間驗方。
【敷貼療法】
1。大蒜三十一至六十三克。
制用:將大蒜搗爛,蒜泥分包兩足心湧泉|穴。引熱下行後,腳心發熱,
鼻有蒜氣時即效。包蒜時,先將豬油擦腳心,以免起泡。功效:祛風化痰,
消滯和胃,降逆止嘔。適用於各類嘔吐,以外感、食滯、痰飲等所致者為優。
()免費TXT小說下載
2。綠豆三十克,雞蛋清適量。
制用:將綠豆研為細末,雞蛋清調勻如膏狀,外敷貼於百會|穴及湧泉|穴。
功效:清熱解毒,祛暑利溼,和胃止嘔。適用於突然嘔吐,口渴唇於者,
尤適於夏天嘔吐的患者。
3。大黃、丁香、甘草各等量。
制用:諸藥混合碾成細未,過篩。取藥末十五至二十克敷貼於神闕、中
院|穴中,外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貼至病癒。
功效,清胃瀉熱,降逆止嘔。適用於嘔吐、泛酸、口臭的胃熱證。
4。吳茱萸二十克,蔥二十克,姜十二克,鹽二十克。
制用:上藥混合搗爛,外敷貼神闕,命門|穴,然後溫炙。
功效:溫中散寒,降逆止嘔。適用於嘔吐頻作,吞酸噯氣,喜溫惡寒者。
5。生薑十二克,半夏十克。
制用:上藥搗爛炒熱,外敷貼中院,神闕|穴。
功效:溫化痰飲,和胃降逆。適用於痰飲內停所致的嘔吐,症見嘔吐多
為清水痰涎,頭暈心悸,脘悶不食等。
6。胡椒十克,蔥白十莖,酒麴三個。
部位:中脘、膻中、脾俞、行間。
制用:將上藥混合搗融如膏,取藥膏加黃酒適量,炒熱,分別貼於上述
|穴位,覆以紗布,膠布固定,一日一換。
功效:健脾益胃,和中降逆。通用於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脘悶神疲的
脾胃虛弱反胃症。
【刮痧療法】
用銅錢或光滑無損的瓷湯匙,蘸植物油或清水後,從脊柱兩旁身上而下
至腰部順剖。刮痧一般約二十分鐘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為度。
【握藥療法】
取半夏、陳皮各九克,研為細末,加蔥白六克,鮮生薑十克,共搗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