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官桂、厚朴各適量,薑汁少許。將前二藥研細末,用薑汁調成膏,敷
臍。用於寒瀉。
26。丁香、枯礬各適量。研細末,納臍內。用於寒瀉。
出處:《理論駢文》。
27。胡椒、大蒜、艾葉、吳萸、灶心土各適量,除大蒜外。餘藥研細末,
人大蒜搗如泥狀,敷於臍部,用於寒瀉。
出處:《理淪駢文》。
28。滑石、甘草、鮮車前子各適量。前二味研細末,用車前子搗汁調成餅;
敷臍。用於熱瀉。
出處:《理淪駢文》。
29。豬苓、地龍、針砂各適量,蔥汁少許。前三味研細末。加入蔥汁調成
餅狀,敷臍。用於熱瀉。
出處:《理淪駢文》。
30。滑石三十克,酒芍十五克。灸甘草六克,炮姜一點五克,丹皮汁適量。
分別研細未,將滑石用丹皮汁浸煮收幹,再加入餘藥,用水調成膏,敷於臍
部,用於熱瀉。
出處:《理淪駢文》。
31。硫磺、枯礬各適量,來砂少許,前二味研細末,硃砂為丸,納臍內。
用於氣虛暴瀉。若瀉不止行,用艾五百克坐身下,火烘腳。
出處:《理淪駢文》。
()好看的txt電子書
32。木鱉仁,丁香各適量。研細末,用唾液調成膏,納臍洩氣愈。用於水
瀉。
出處:《理淪駢文》。
33。熱瀉散:黃連十二克,滑石三十克,木香十互克,吳茱萸十克。共研
細末。貼神闕|穴,大腸俞,膠布固定。用於熱瀉。
出處:《|穴位貼藥療法》。
注:大腸俞在第四腰椎旁開一點五寸。
34。木鱉仁五個,丁香五個,麝香零點三克,共研細末,米湯調作膏。納
臍中貼之,外以膏藥護住。用於水瀉不止。
35。暖臍膏:白芥子九克,鮮姜一百二十克,紅皮蒜三個,香油一百八十
克,章丹一百二十克。將藥浸於香油內,文火熬焦去渣,再徐徐入丹,熬至
滴水成珠。貼肚臍。用於受寒肚痛、腹瀉。
出處:民間驗方。
36。封臍艾:陳艾葉、蛇京子各三十克,木鱉子二個(帶殼生用)。共研
為細末和勻,用棉包裹。安在臍上,以紙圈固定,以熨斗熨之為妙。用於臍
腹冷痛或洩瀉。
出處:《東醫室鑑》。
37。熟艾十五克,硫磺六克,蓖麻仁七個。前二味碾末,同蓖麻仁共搗爛。
棉包安臍上,熨斗熨之,可止洩瀉。
出處:《本草綱目》。
38。食鹽少許。炒熱,布包,熱敷於臍部,用於腹瀉。
出處:民間驗方。
39。陳艾(醋灸)七片,蚯蚓五條。共搗爛如泥,用火烘烤。敷臍眼上,
用布蓋住,用於腹瀉。
出處:民間驗方。
40。艾葉適量。以酒炒艾為絨,作餅,敷於臍部。用於寒瀉。
出處:民間驗方。
41。熱柴灰適量,用布包敷於臍上。用於寒瀉。
出處:民間驗方。
42。糯米。酒糟、鹽各適量,和勻,炒熱。趁熱敷於臍部。用於寒瀉。
出處:民間驗方。
43。胡椒、大蒜各適量,搗作餅,敷於臍部。用於寒瀉。
出處:民間驗方。
44。艾葉、灶心土,門斗灰,吳茱萸各等分。共為末,用醋炒熱,敷於臍
部。用於治療寒瀉。
出處:民間驗方。
45。炮姜三十克,搗爛,貼於臍部,蓋過丹田|穴(約長二寸五分,寬一寸),
布包扎一至二小時。用於寒瀉。
出處,民間驗方。
46。松香三克,大蒜二枚。將松香研成末,與大蒜同搗爛,敷於臍上,用
膏藥蓋貼。用於寒瀉。
出處:民間驗方。
47。生附子一大片,烘熱。包肚臍上,用於寒瀉腹痛。
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48。松香適量,研為細未,過篩,用酒或白蜜調成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