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部分

天佐蔑視朝廷法度,侮辱朝廷命官,心懷叵測,欺君罔上。

話說回來,哪個為官的身上沒有幾筆爛帳?哪個封疆大吏的身上沒有幾條冤死的人命?何況一個鎮海將軍。吳天佐在海寧鎮海多年,所犯之事數不勝數。之前之所以沒有人給他捅出來,一來是他沒有得罪了這些人,這些人也沒有必要跟他過不去,弄走了他說不定還來個更過分的,只要不出大事兒,大家樂得互相瞞著,不過是圖個安靜日子罷了。

翰林院大學士新科探花盧峻熙拒收江南惡霸賄胳勢不與地方勢力同流,卻被人下藥劫持,險遭遇難之事一出來,整個朝廷都為之震驚了。皇上龍顏大怒,當朝便把一摞彈劾吳天佐的奏摺摔了一地,嚴令刑部徹查此事,立刻將吳天佐撤職查辦,押解進京。

然而,朝廷的官職向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吳天佐被撤職查辦押解進京接受刑部的審訊,那麼海寧便缺了一個帶兵的鎮海大將軍。皇上發出撤職的聖旨之後便遭遇了這個難題,吳天佐撤下來了,讓誰頂上去呢?

皇上的難處便是臣子們首要考慮的事情。吳天佐已經倒下,此乃既成事實。朝中各大臣開始紛紛替皇上考慮鎮海大將軍的人選,明著說是為皇上分憂,實際上是趁機提撥自己的勢力,進一步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康王多日不上朝,暗中指使他的嫡系勢力向皇上舉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忠勇大將軍李仁奎的侄子李雲羨為海寧鎮海大將軍。

祿王則入宮唆使太皇太后也摻和一腳。慶王剛從北疆回來,對海防一向不關心,這次他理智的保持沉默。左丞相王明舉則保薦御前侍衛李廣源去海寧,原因無他,只因為李廣源乃是皇上龍潛時的伴讀,真正的天子近臣,皇上的心腹。

這種時候海寧軍心勢必不穩,若是派別人去恐怕不能服眾,皇上也未必放心。況且,更換鎮守邊關的大將本身就是皇上培植自己嫡系勢力的大好機會。連臣子們都知道把握機會推自己的人上位,皇上為何不好好地把握呢?畢竟皇上登基不久,根基尚未穩定,這件事對皇上鞏固皇權來說乃是天賜良機。

然皇上有皇上的考慮,已有的嫡系勢力自然是可靠地,但身為皇上本就應該懷柔四海,用天下一切可用之才,於是他也沒有采納王明舉的建議派李廣源去鎮海,而是折了箇中,升兵部主事柳明澈為兵部郎中,授靖海將軍,任御前侍衛李廣源為欽差大臣,授尚方寶劍,與柳明澈一同南下,監督吳天佐與柳明澈將軍務交涉完畢後即刻押送吳天佐等一干欽犯進京受審。

旨意一下,滿朝文武紛紛側目,想不到兵部一個不起眼的六品主事居然在一日之內連升三品,一躍成了兵部郎中且成了靖海將軍?皇上如此不拘一格用人才到底是什麼意思?

立刻有言官上書,說柳明澈出身商貿世家,並沒有帶過兵打過仗,不諳兵法,難當大任。

皇上冷聲駁回:“難道愛卿你懂兵法,可以統兵佈陣剿滅海匪倭寇?”

此言官雖然是康王麾下勢力,但卻是個迂腐文人,手無縛雞之力,最是貪生怕死,對用兵之事知之甚少,於是老實的閉嘴。

另有言官上書:柳明澈雖然曾在慶王府效命,也跟著老王爺去過塞北閱兵督察軍務,但卻不知海戰,沒有水上船上作戰的功夫,請皇上三思,不要拿海寧五萬水兵的性命當兒戲。

皇上大怒,將其奏摺直接摔到對方的臉上,喝道:“你這是在教朕如何做皇帝麼?”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閉嘴。再無一人嫌自己命長閉著眼睛往槍口上撞。

第二日,李廣源奉命離京,之前悄然來見皇上。皇上拍拍他的肩膀嘆道:“東濯啊,朕這次任命柳明澈為靖海大將軍,心裡也是沒底兒啊。柳明澈這個人——英勇是有的,功夫也不在話下,一身輕功著實了得,比朕的近身侍衛還強三分。只是這帶兵打仗不是靠個人的本事,而是靠著對兵法的深刻研究和對全域性的統籌安排。你給朕建議的這個人……行麼?”

李廣源忙拱手作揖,微笑回道:“皇上多慮了。柳明澈年輕些是真的。但老話兒說自古英雄出少年。皇上如今風華正茂,提拔重用之人也應該從年輕的臣子中挑選。那些五六十歲的老臣到底少了那股衝勁兒,在朝中做做文章動動嘴皮子勾心鬥角互相傾軋是可以的,果然拉到戰場上總是少了幾分銳氣。

柳明澈這個人,臣是從貢院閱卷那時開始注意他的。雖然他是慶王府上出來的人,可此人為人剛正,不屈從,行事不莽撞。臣查過他的履歷,雖然出身商貿之家,但十歲那年便被父親送去鳳落山跟山上一個隱居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