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草原後,結束一天辛苦戰鬥的新編第四師,第一時間將一天戰鬥情況以及部隊損失情況上報到前敵指揮部。
看完李少卿送來的戰報,李國勝眉頭下意識擰成換一個大大川字,對著面前李少卿一臉不滿的反問道:“新編第四師是幹什麼吃的。接手陣地才一天時間,就損失三千餘人。難道前敵指揮部給他們送去的坦克,他們都當成擺設了嗎…”
李少卿沒有馬上回答,將整理好的幾天前戰報一起送到李國勝面前後,才語氣沉重的說道:“總座,不是前線將士不會打仗,而是我們的對手蘇聯紅軍越來越會打仗…”
看到李國勝對比幾封戰報後陷入沉思,李少卿繼續開口道:“您看我軍在連續數天戰鬥中的損失,一天比一天大。派出去進行反擊的坦克,也基本沒有能夠撤退回來的。”
“看的出來,蘇聯紅軍已經越來越熟悉我們阻擊戰戰法。相應的,他們也因此而制定出一些破解之策。儘可能利用手裡的空中優勢和炮火優勢削弱我軍有生力量…。”一番對比後,李國勝不得不語氣沉重的承認李少卿所說。
就在李國勝再次陷入沉思的時候。李少卿也繼續開口道:“總座,情況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經過參謀部對這一個星期交戰的分析。我們得出一個非常驚人的答案…”
“不斷向我們發動攻擊的蘇聯紅軍似乎並不怎麼急於突破我軍防線,攻佔外蒙古。因為,在這一個星期交戰中,蘇聯紅軍好幾次已經衝上我軍陣地,但是,都被我軍坦克給輕易擊潰。按照蘇聯紅軍以往所表現出來的戰鬥作風,他們絕對不會這麼不堪一擊…”
李國勝一雙眼睛迅速向外射出兩道精光後,對著李少卿沉聲反問道:“李副處長,參謀部的結論是什麼…。我也奇怪。蘇聯遠東軍為什麼在邊境囤積幾十萬紅軍精銳的情況下,不從其他方向突入外蒙古,而在這裡和我們死磕……”
李少卿一臉沉重的回答:“經過討論,參謀部一致認為,蘇聯遠東紅軍的目的是為了利用前沿這場戰鬥,一點一點消耗我們實力。在我們的軍事實力被消耗的差不多以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次性消滅我們,從而奪回被我們收回的外蒙古和遠東…”
李國勝本來就緊皺著的眉頭皺的就更深了。對著李少卿繼續反問道。
“有什麼具體依據…”
“有…”李少卿肯定的點了點頭回答。
將一份私下統計出來的資料擺在李國勝面前後。開口分析道:“根據前線戰報和我們的統計。為期一個星期的戰鬥中,我們已經損失兵力一萬一千餘人,損失戰鬥機127架,損失大口徑重炮428門。損失坦克548輛…”
“雖然損失的重炮和坦克都是繳獲蘇聯紅軍的戰利品。但是,按照這個損失速度,最遲五天。我們的各種繳獲就會消耗殆盡。到時候,面對蘇聯紅軍的強勢進攻。我們就不得不動用我們自己帶到外蒙古的火炮。”
李國勝一臉不解的反問道:“這些情況我都清楚…可是,這和參謀部結論有聯絡嗎?”
“有非常大的聯絡…”李少卿大聲肯定道。
“我們在總部情報局每天的例行通報中發現。為支援遠東紅軍,蘇聯政府已經將全國超過六成的軍工產能全部輸送到遠東戰場。特別是蘇聯紅軍擁有一定優勢的戰鬥機和重炮,遠東紅軍已經可以分到全國的八成軍工產能。”
“按照蘇聯軍工企業的目前產能,每天輸送到遠東的新式戰鬥機至少有二十架,重炮至少有五十門。而我國防軍,以軍工集團目前的有限產能,一個星期輸送到外蒙古的飛機和重炮都沒有蘇聯遠東紅軍一天多。”
“眼前這場戰役如果這樣焦灼的繼續打下去,最遲一個月,我們手裡的各種重型裝備就會因為消耗速度遠遠高於補充速度而消耗殆盡。而作為對手的蘇聯紅軍,因為其強大的軍工產能,反而會越打重型武器越多。”
“到時候,敵我之間的實力對比就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即使我軍擁有蘇聯紅軍沒有的武裝直升飛機和重型坦克,也不可能在沒有制空權以及炮火優勢的情況下,擋住蘇聯紅軍可能對我們發動的雷霆進攻…”
“綜上所訴,我們參謀部一致認為,蘇聯紅軍在這裡同我們進行交戰的初衷並不是馬上佔領外蒙古,而是為了一步步削弱我軍實力。透過一場曠日持久,完全依靠比拼軍隊綜合實力的戰鬥,在外蒙古戰場上擊敗我們。達到一箭雙鵰,既消滅我們,又收復遠東和外蒙古的最終戰略目標…”
“好狡猾的蘇聯人…。”心中已經確定參謀部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