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
西方國家利用技術優勢、生產效率優勢、成本優勢,把鋼鐵、建築、汽車當做三大支柱產業,從全世界獲取資金,從而達到高速發展,這三大產業,美國人可是一直吃到80年代電子行業大規模興起,才逐漸擺脫對三者的完全依賴。
接著說第三級迴圈。等到七十年代之後,隨著電子科技、新材料、數控加工等一大批新技術的逐漸走向成熟和工業應用,在大規模工業化的三大支柱產業帶來的雄厚資本積累下,西方發達國家開始了從工業化向資訊化的產業升級,從發達的工業化社會向著資訊化社會轉型。
這是一場不亞於蒸汽機誕生導致的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革命,其特點就是高度重視相關高科技研究,來服務於資訊科技與相關產業的發展。各種新產品和新服務應運而生,層出不窮。技術的不斷飛速提高,導致產品效能與服務範圍幾乎一年一個樣的翻跟斗似的提高和花樣翻新,從而刺激消費,將百姓的剩餘收入吸引出來進行消費。
於是,經濟在第三級迴圈中再次高速發展,國家的發展看上去反覆永無止境。
但是,這一切歸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發展和人才的儲備。
總理,我覺得,中國要想從一窮二白的農業社會起步,追上世界發達國家,只有用最高速度完成工業化才行。這意味著,西方將近三百年的工業化,我們要用三十年甚至更短時間來完成。這樣,當西方開始試著進入第三級迴圈之時,我們才能與他們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總理剛毅的面龐變得嚴肅起來,他老人家果決的道:“小強,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有信心,用三十年完成西方三百年的工業化道路!但是這除了巨大的付出之外,還需要巧妙地對於發展的路線做出精心設計,這方面,你有什麼建議嗎?”
小強道:“我想來想去,抽絲剝繭之後,感覺科技發展和人才儲備,這裡面說到底,就是一個問題,資本積累。
大學生的培養是要花錢的,科研專案的研究和投入生產也是要花錢的,我們1949年才11。7萬在校大學生,要一年一年擴招到2011年那樣2144萬在校生,兩百倍的擴容!國家要投入多少錢?簡直是天文數字!
至於各種新裝置和基礎建設投資,那更是再多的錢也不夠用!
西方列強的資本積累靠的是幾百年來不斷地從殖民地掠奪剝削,西方工業發展史,整個就是一個強盜的發家史,咱們當然不會去學帝國主義那一套。
如此一來,我們的資本積累就只剩下兩條路,一條路是對內搞工農業剪刀差,用農業補貼工業發展。另一條路是對外出口工業品,用外貿來積累資本。
第一條路比較難熬,而且沒有一個封閉的自我保護的市場就不可能做到。
第二條路聽起來美好,卻又難以實現。咱們用農產品出口來積累資本,那玩意才值幾個錢?用工業品出口吧,咱們要麼造不出,要麼造不好,好不容易造個合格的,成本卻比對方高,最後還是要用工農業剪刀差來補貼工業,把工業品出口價格打下去。”
小強嚥了口唾沫,繼續侃侃而談道:“出口型的資本積累還有個好處,賺別人錢的同時,還能壓制別人的工業發展。不過別國當然不能接受這樣一邊倒的貿易順差,所以我們也要進口,讓進口額和出口額大致相當,做到相對公平。
不過嘛,我們進口的是農產品,而出口工業品的利潤率要比進口農產品的利潤率高得多,而且科技含量越高,利潤也就相對越高,所以,我們掙得錢,當然就比對方多。當然,這樣作是有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大家要互相放開市場。而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我們國內銷售的工業品要比進口人家的便宜,並且質量好,品種多,科技含量高。”
第二百七十三回 GATT締約國地位
小強越說越興奮,口噴白沫的道:“當初美國人趕鴨子上架,非要逼著老蔣加入GATT,也就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這個大力提倡自由貿易的GATT,本來就是為西方工業達國家量身定製的,尤其是對於二戰中本土完全沒有損失的美國來說,更是幾乎完美。中國的工業極端落後,所以國民黨政府中的有識之士當然是不願意加入的,可是老蔣這群買辦資產階級哪裡有什麼骨頭,最終還是在美國人的敦促下加入了,不過總算憑藉龐大的市場吸引力,混了個創始締約國地位;由於這個地位沒有工業支援,屬於無利可圖。
歷史上,國民黨丟了大陸逃到臺灣後,咱們共產黨可不吃老美那一壺,當然不會讓老美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