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知道合同上有技術手冊轉讓和包教包會這條,這就是為什麼這次採購的專案被稱為援建而不是出口的原因。
他點點頭道:“好吧,就這麼辦,不過270億太多了,能不能再優惠點?關總你看我有這麼多工人要培訓,合格上崗之前,等於是白養著他們,這人吃馬嚼、坐吃山空的,實在開銷太大。”
關總搖搖頭道:“這是最低價了,是請示了國資委才定下的,實在不好改。再說了,我們還要給貴方提供免費的多媒體技術支援,這都是要花錢的……要不這樣吧,你這次要是再採購其他的機床產品,我們給你優惠價,九五折!”
小強道:“我要是找德國人或者其他工業大國的人合作,要的了這個價嗎?”
關總道:“你的採購涉及面大,涉及的是機床工具工業全體系的從無到有的無斷代技術轉讓,外國哪家公司能像我們自己國家這樣盡心盡力的給你大包大攬呢?
再說了,西方發達國家這麼多年的去工業化下來,很多裝置他們已經不再生產了。即使生產,價錢也比國內的貴很多,至於技術支援費用,我保證德國人和日本人開的價會比你的裝置費還要高!尤其是日本人,一個億的破裝置賣給你,三年下來的各種維護費用、專用零件費用、故障與問題解決費用,就可以再要你掏兩個億。”
小強本就是打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算盤,只是想借機壓一壓價錢罷了,眼看是沒法子了,只得故作瀟灑的道:“那就這麼定了,我是個爽快人,希望貴公司接下來的服務不要令我失望。”
關總道:“今後有什麼要求,你儘管說,只要能辦到,我們一定盡力。”
小強道:“我現在就有個要求,我的客戶想要搞一條卡車生產線,目標就鎖定在解放CA141上。我本打算找一汽採購的,可是我一想,這些生產線什麼的專用裝置,一汽不還是要找你們做採購嗎?不如您牽個頭,幫我湊一條出來。”
第二百九十二回 年產六萬輛中卡
小強盯上解放CA141的原因很簡單,這玩意是86年才正式投產的,最高時速可以跑90公里每小時,比新中國第一輛解放——CA10的65公里每小時強得多,速度快了不說,百公里油耗卻做到了從29升降到了22。5升,載重從4噸上升到了5噸,更重要的是,還能再拖掛上6噸的過載掛車。
這要是引進成功,新中國的卡車製造水平將一舉跨入八十年代,達到世界七十年代水平!妙的是,這車的電子結構並不複雜,真正的黑科技,全在發動機生產水平乃至整車所有零部件的製造水平全面提高上面。
一想到新中國馬路上能夠跑滿完全國產化的解放ca141中型卡車,大批高速賓士的先進卡車載著祖國人民的希望奔向四面八方,小強忍不住就要樂起來。
學工業自動化的曹小強每次聽見無知的人說中國汽車工業幾十年原地踏步就感到噁心。有人說老解放幾十年如一日,其實完全是扯淡,中間的不斷改進被人視而不見。大眾的一款甲殼蟲汽車還特麼造了四十多年呢!難道大眾該殺?
其實經典就意味著長壽!而有人說甲殼蟲中間有過改進,可難道解放沒改進嗎?
歷史上新中國的卡車從模仿蘇聯1947年款嘎斯150起步,1956年誕生了第一輛解放ca10。而嘎斯150是模仿並改進了美國國際收割機廠三十年代生產的KR11卡車。
新中國的卡車從此起步,多少年來一直在不斷的改良。
1960年CA10b誕生,馬力增加後,車速達到75公里每小時,改進了一系列如變速器滲油等毛病。而甲殼蟲第一次改進後把麵包型車窗改成了橢圓形。
1963年CA140誕生,馬力再次增加,載重從4噸增加到5噸。只是一汽為了支援二期建設,無私的把生產線和技術全部給了二汽,從此就有了二汽的東風系列。甲殼蟲這時候把功率從25馬力提高到30馬力。
1982年CA10c誕生,4。5噸的載重量加上8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結合25。8升的油耗,這又是一次飛躍。甲殼蟲把功率從30馬力變為44馬力豪華型和34馬力經濟型。
結果在別有用心的人眼裡,咱們就是沒變,而人家是科技飛躍。事實上,以新中國一窮二白的實力,用20年從無到有吃透卡車製造太正常不過了。只有文科小白們才會以為有圖紙和裝置就立馬可以造出來。
為什麼圖紙上這要熱處理,而且是這個溫度?
為什麼這個地方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