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奪取零陵,兩位將軍功勞最大。”
葉飄零笑道:“是否應各加封賞呢?”眾將都道:“理所當然。”葉飄零笑道:“他二人早有婚約,本為一家,何須各加封賞?眾將聽令!”“有!”
“封李通為安南都督,潘璋為零陵太守、郭嘉為武陵太守、程普為桂陽太守、王粲、顧雍、諸葛謹、趙累、陳矯輔助,統領武陵、桂陽、零陵三郡內政。”“是!”
“待吾勸順孫文臺、周郎,其餘眾將皆與我北歸襄陽,共同祝賀安寧將軍與清兒將軍喜結連理。”“是!”眼見四年之間,從無到有,荊襄平定,華夏揚名,這正是:楚南才奏凱歌去,荊北又聞喜樂來。欲知後事如何,下回自有分解。
第十五回 計伏孫周揚奇智 輕籌婚事造良緣
葉飄零已定荊襄,並了孫堅人馬,麾下頓時人才濟濟。獨有孫堅、周瑜不降,黃蓋隱在城中,孫靜卻投曹操去了。眾將齊勸葉飄零道:“使君,孫堅當世之猛虎,周瑜天下之英傑,若投他人,是勁敵也。不如斬之,既全他們之名,亦免將來之患。”慕容秋水聞言頓時愁眉緊鎖,鬱鬱不樂。葉飄零焉不知她心中所想,嘆道:“當日憤激之下,暗算了孫郎,我心今日尚不能靜,今城池俱定,大家彼此為國家生民出力,我焉能再妄殺一人?我自有計降服孫堅周郎,各位不必多言。”
於是親自來看孫堅、周瑜。手下將士亦敬重二人,因此兩人雖然被囚,卻衣食無缺。葉飄零拜倒在孫堅囚室之外,道:“孫將軍,後生多有得罪了。”孫堅一見他,鬚髮皆張,大喝道:“鐵頭豎子,殺我孩兒,侵我疆土,今日還有臉來見我麼!”
葉飄零嘆道:“孫將軍,沙場之上,生死各安天命,我一時不慎,誤殺令郎,只是兩軍爭先,並非有意。如今天下大亂,朝綱不振,君父被禁,朝不保夕。大家同為漢臣,理應一齊為國家出力,為社稷盡心,如何顧及一己私仇,自相殘殺,而失天下之望?孫將軍若欲報殺子之仇,便請暫順吾軍,我二人共圖大事,匡扶漢室。待天下一定,便是將軍報仇之日。那時將軍要斬要殺,悉聽尊便。”
孫堅見他如此英烈,一時倒無言以對,半晌,忽然大叫道:“汝乘我孩兒氣急力軟之時特使無名小將吳蘭動手暗算,害我孩兒一世英名,豈非有意?勿需多言,孫堅既然被擒,有死而已。”葉飄零道:“江南孫氏英武過人,小霸王更是一支獨秀,天下英雄,誰不仰望?況吳蘭將軍雖然無名,卻也是武勇難當,將來必是天下名將,當日與小霸王相鬥,雖然佔了天時地利方得取勝,但飄零說句不中聽的話,吳蘭武力雖然稍遜令郎,然而令郎即便敗在他斧下,也無損令郎一世威名。”
孫堅大叫道:“焉有此理!若吳蘭能當場勝我,我便依你之言,卸甲歸順。否則你便取了某項上人頭吧!”葉飄零道:“一言為定,飄零望將軍如旱土之望甘霖,願將軍萬勿食言。將軍今日且暫依我軍中,仍為長沙太守,兩月之後,飄零便安排吳蘭與將軍比武,屆時還請手下容情。”孫堅允諾。
於是葉飄零又來拜會周郎,數次不降,直至後來怒罵道:“汝殺我兄長,尚且再要我投降,可真是痴心妄想!”葉飄零變色道:“吾料周郎才華絕世,見識過人,誰知如此少不更事,虛有其表而已。罷罷罷,算我飄零又識錯人了!”轉身欲行。周瑜站起說道:“我卻如何少不更事了?”
葉飄零雖然止步,並不回身,仰天嘆道:“沙場之上,各有生死。飄零與孫郎本無仇隙,豈能故意陷害?今日孫太守尚明事理,不計殺子之仇,答允與飄零共扶漢室,救百姓之難,解君父之憂,未料到周郎如此風流之士,見事如此不明,拘於世俗之見積恨於某!世間皆道周郎萬般皆好,唯有心胸狹窄令人嘆息,某一直不信,今日以觀,非虛言也。慕容秋水當日肺腑之言,君還記否!”說著趕忙離去。
第二日再來,已知周瑜必降,遂令眾官准備起程。果然周瑜誠心歸附,不計前嫌。懇請要見孫堅時,葉飄零卻道:“兩月之後,孫將軍與吳蘭當有一場大戰,須得精心休養,你此刻去見,豈不令他心中難以寧定?且待比武之後,共同征討,再見不遲。”周瑜無奈只得允了。
於是令李通加督長沙,孫堅鎮守。其餘所有文武官員,暫時齊聚襄陽。葉飄零先賞各將黃金百兩,官職齊加一等,俸祿亦增,然後大堂坐定,笑道:“眾將聽令。”數十官員、數百將校齊聲道:“有!”
“如今荊襄已定,北方百姓尚在水深火熱之中。各位休辭勞苦,不日便需隨我北伐,進取中原,早定大業。”“聽使君號令,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