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神色,雙手合十輕唸了一聲佛號,那鄭重其事的模樣,也讓周圍的校官們心中一定,煉氣高手,呵呵,算是脫離了凡人武者的範疇了。
自聖祖天璣攜天書九卷佈道天下,人族的武技等級有了明確的劃分,武者先識武,找到與自己契合的兵器與道路,熟識各類武技,此階段分為九品,實力逐步遞增。到了識武九品階段,也就是現在柳塵的階段,那麼就得需要一本合適的煉氣功法,開始修煉內氣,透過吐納入定,吸收天地日月之靈氣,不斷迴圈,使得丹田衍生出屬於自己的氣海,這是習武之人的第一道坎,要知道,煉氣成功之後,與以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打個比方,苦行是煉氣五品高手,柳塵,苦難還有其他幾位校官皆是識武境高手,像柳塵這樣的水平,苦行能一個打上二三十個還毫不費力,可以想象,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了,也難怪,人們把煉氣境界又喚作“去凡”,褪去凡人的範疇。
一些好的煉氣功法都掌握在宗門聖地手中,所以說,在大夏,三千道門凌駕於一切之上。煉氣九品之後,又到了煅骨境界,錘鍊全身骨骼筋脈,以丹田之氣打通武者的第一個要脈,任脈,這一境界,無論力量,速度,都到了一個極致,煅骨九品之後,開始打通武者的第二個要脈,督脈。
通督脈而凝神,如果說武者最重要的就是“精氣神”,那麼,煉氣為“氣”階段,煅骨為“精”階段,讓身體條件達到極致,那麼凝神,便是“神”階段,重在養魂,開始為與天地溝通而做準備。
任督二脈打通之後的凝神高手,便可以御氣外放,如同雷城點將臺邊的裁判所黑袍執事,手中熒光一閃,便殺人於無形之中,這一階段過後,便開始了武者的第二道坎,也是無數人終其一生也沒辦法跨過去的那一道坎。
當年聖祖有云:“見自己而知天地,知天地方能明眾生,眾生疾苦吾輩疾苦,眾生喜樂吾輩超凡入聖!”
傳說中,凝神高手能感悟天地之間的大道,悟性上佳者得道,能見自己,舉手間斗轉星移,見自己後知立足之地,地階高手移山填海,最後知頭頂之天,天階高手彈指間呼風喚雨,能凌空飛翔,超脫於天地之間。對於這樣的高手,天璣榜乾榜只留三十六席位,數千年來,那三十六席位極少滿員。
至於那超凡,便是九聖人所達到的高度,已然近乎於傳說,讓人不敢妄想。最後入聖,自古至今,唯獨兩人,不過天璣與吞骸。
武道艱難,如同披荊斬棘,如同怒海行舟,當人踏上這個道路開始,便註定了自己的孤獨,要麼命隕半路,化作歷史的塵埃,要麼脫穎而出,笑傲天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引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驕子們,前仆後繼,上下求索!
對於苦行那煉氣五品的修為,柳塵心中說不出的羨慕,他只是樊城一遊俠,一介布衣散修,根本就沒有什麼煉氣功法,若是沒有其他什麼奇遇,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識武境界的尋常武者罷了。
此番七十二族與九州之間的大戰,或許便是一絲契機,柳塵心中明白,若是此戰自己能苟活下去,攢足軍功的自己,便有了那麼一絲可能得到上位者的垂青,從此踏下修行的道路,即便山雨欲來,大丈夫何懼火中取粟,轟轟烈烈,不枉來人世走上一遭!
第十二章:敵襲
“塵哥兒停留識武巔峰應該有些時間了吧!”三日之後,柳塵一大早就開始在木字營的空地上舞劍,每日晨練是他這麼多年來的習慣,一套劍式下來,他早已是渾身出汗,說不出的清爽,也在此刻,打坐完畢的苦行走出了帷帳,來到了柳塵的身邊,抬眼看著那沐浴在晨曦的微光中的俊朗少年。
“兩年了,某十五歲的時候,練到了識武巔峰!”柳塵微微一笑,接過苦難遞來的茶水。
“可惜了!”苦行笑著搖了搖頭,“我佛國的修行法門過於剛直,不適於劍修,若不然,我也能做主傳授你煉氣法門。”
“大和尚好大的面子,煉氣法門也能私相授之。”柳塵莞爾一笑,也不做他想,佛宗的煉氣功法確實不適於自己,再說了,他可沒想過去出家當和尚。
“此戰若勝,陛下和教宗應該會有封賞諭令,到時候,我去求求師叔,讓他老人家給你一個名額,讓你陪我和苦難去紫荊山書院學習。”苦行一邊啃著饃饃,一邊無所謂道:“當然前提是咱們都活著!”
“此話當真?”柳塵眼睛一亮,暗自壓下了心中的激動,等了這麼多天,大和尚總算說了句人話。
“出家人不打誑語!你以為都跟你一樣那般無恥。”苦行一臉鄙視的白了柳塵一眼,便不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