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個片段成了整場晚會最有吸引力的花絮,臺上祖國的花朵和臺下祖國的花朵來了一次相當有意思的互動。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祖國的花朵兒(二)(1)
前篇文章談到了著名藝術家張筠英老師,如果提到她的丈夫瞿弦和,大家肯定更熟悉。
他的形象總是出現在大型晚會現場和電視螢幕中,或主持、或表演、或做嘉賓。他主持過“同一首歌”、“心連心”、“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獎”等大型文藝活動,主演的話劇《高山巨人》獲32屆義大利皮蘭德婁戲劇節“藝術大獎”。
他的聲音經常播放在廣播裡,朗誦詩詞、演播小說、人物配音、表演廣播劇。連續兩次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評為全國聽眾最喜愛的十大演播藝術家之一。
他不僅在藝術領域造詣頗高,還長期擔任行政職務——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
認識瞿老師比張老師還早。我很喜歡古典詩詞,還有朗誦藝術,但我反感那種晚會慶典中言辭空洞、感情虛假、故作腔調的喊口號式朗誦或演講,不僅得不到美的享受反而叫全身起雞皮疙瘩。我喜歡的是優質聲音、真摯情感、自然狀態三合一對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性化詮釋,一種現代又傳統的藝術形式,輕雅而厚重的藝術境界。國內很多演員都涉足過朗誦,但真正功力精湛的卻沒有幾個,就個人欣賞傾向而言,我認為瞿老師是一位大家。悠悠然綿長的韻味附著在他磁性的聲音中,演繹作品以中音平鋪,用高音提拔,偶然低音點兩墨凸現作品的底色,處理細膩精當,火候拿捏得準確到位。功夫深又作品真,作品真又心地誠,心地誠則表現靈,這份“靈”正是藝術的“向心力”,受眾往往聽幾句就容易入境,都變成了他充沛情感的附著點。
所以,只要遇到瞿老師的朗誦節目,我則是十二分的留意。
上大學前的那個暑假,在電視中見瞿老師上一個專題節目,才知道他原來連續兩屆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評為“聽眾最喜愛的演播藝術家”,節目性質為十大演播藝術家聚首,從中我又認識了其他九位,也包括他的妻子張筠英。節目中他們不僅與觀眾分享了自己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奇聞趣事,還各自展示了獨門看家絕活。對我這個聲音藝術痴迷者來講,無疑是饕餮大宴,自然對這些高人崇拜得五體投地。有意思的是,現在他們中的百分之八十都成了我的老師或朋友。我後來舉辦的一臺名為《聆聽經典,嚮往崇高》音樂朗誦會,他們大部分都到會捧場。
上大學到了北京,一個偶然機會,得到瞿弦和老師的手機號碼,卻一直沒有打過。因為他系名人,根本不認識我,沒有特別的事情冷不丁地給他撥電話屬於騷擾,是不尊重的表現,對方也會挺氣憤的。如果硬要沒話找話拉拉家常、表示表示崇拜,他肯定是大忙人,不見得有功夫陪我呢!於是,這個號碼一直睡在我的通訊錄裡沒有發揮作用。
直到五一節,我們系舉行文藝匯演,系裡要求我上一個節目,那就來咱最拿手的——朗誦!不過選題報上去,我心裡又有隱隱的憂慮,現在的校園文藝豐富多彩,眩目迷離,彈唱、歌舞、話劇、樂器、魔術等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佔優勢,況且大學生的欣賞品味日漸提高,審美眼光還比較挑剔。朗誦,能被年輕人認可嗎?其實朗誦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它的形象似乎已被損壞,諸多主客觀因素作用,朗誦一直被當作宣傳說教的工具使用,也難怪眾人理解為:朗誦形式陳腐,內容空洞,缺乏互動,是喊口號,是拿腔拿調。
其實,朗誦藝術是文學最直接最暢順的傳輸渠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我一直相信它魅力是無限的。看樣子,這次文藝匯演還必須把朗誦進行到底!我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嘗試一種新的具有現代意識的能進入年輕人心靈的人性化朗誦,與生活貼近,與音樂結合,與時尚同步。
邀請我們班文娛委員同我搭檔,一男一女,一步一步進行著我理想中的設計,但在排練過程中老找不到默契,總欠缺三分感覺。我們都對自己很不滿意,又說不出問題在哪,因此自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彩排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我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祖國的花朵兒(二)(2)
這個時候,我下意識想到了瞿弦和老師,真希望得到他的親自指教。帶著這種想法,我試著撥了瞿老師的電話,當時腦子裡全是晚會、晚會、晚會,已經被逼急了,也就沒有那麼的多顧慮。
“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