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是寒冬臘月,至少比謝安以往所熟悉的世界要寒冷地多,望著冀京城內萬家燈火、望著空無一人的街道,他不禁有些懷念自己那些朋友。

由於親情上的缺失,謝安向來對於友情格外看重,雖然稱不上為了朋友不惜兩肋插刀、赴湯蹈火,但至少在他的朋友圈子裡,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謝安很夠'義氣',是個值得深交的朋友。

城中的內河,徹底凍結了,一些頑皮的孩童在河面的冰層上嬉鬧,直到被各自的父母拎著耳朵給帶了回家。

望著那些小傢伙耷拉著腦袋的模樣,這讓謝安頗為低落的的心情稍稍改善了一些。

大年,從臘月最末一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日元宵為止,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春節,一般來說,它與八月十五的中秋一樣,慣例是一般家庭成員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

當然了,這種節日是否存在,對於眼下的謝安而言是無所謂的,因為對於自幼便是孤兒的他而言,他個人就是整個家族,或者說,整個家族,就只有他一個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出自小學語文課本上的詩句,至此今日,謝安終於深刻體會到了作者當時的苦楚,那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孤獨。

“咕咕!”

由於長時間的忍受空虛,謝安的肚子終於向自己的主人發出了抗議。

微微嘆了口氣,謝安摸了摸自己的衣服,但是最終,他只是來到了一處民居的水缸旁,用水瓢敲碎表層的冰塊,咕嘟咕嘟灌了幾口涼水,直到腹內的飢餓感消失,但是隨之而來的、那種彷彿滲透到靈魂深處的寒意,卻讓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戰。

說實話,謝安並不認為乞討以及請求他人施捨是一件很丟人的事,畢竟他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在他看來,他之所以能夠活到現在,無非是源於一些社會愛心人士的施捨,但是現在,他真的不想那麼做,因為冀京的百姓,在他看來生活條件並不樂觀,這些生活在這個國家最底層的百姓,好不容易能夠在大年這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與自己的親人享受一些平日裡捨不得享受的飯菜,謝安不希望自己這個不速之客去破壞這份溫馨。

這個道理,謝安是在前幾日才明白的,那時,也是這樣,由於過於飢餓,他無奈敲響了一處民宅的家門。

不可否認地說,那戶人家很熱情地招待了他,並拿出他們準備過節的菜餚,這讓謝安感到十分驚喜與意外,直到那戶人家的幾個孩童用莫名敵視的目光望著他……

當然了,作為大周的都城,冀京並不是只有這些尚且負擔不起一位不速之客的平民百姓,至少在遊蕩時,謝安不止一次看到了許多宏偉的府宅,毋庸置疑,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都是冀京城內的有錢人,只不過府內的家丁以及府外的侍衛並不是那麼的友好。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可以說是冀京此時此刻的真實寫照,顯赫人家日日笙簫,而高牆之外,卻不時有一些走投無路的人餓死在街頭巷尾,更不可思議的是,在這些人中,有絕大部分是寒門子弟。

與謝安前來冀京的目的不同,據說大周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大批的寒門子弟湧向冀京,其目的無非是希望收到京師內高官達人的器重,從此平步青雲,只可惜成功者寥寥無幾,大多數人還是在用盡盤纏後無顏返鄉,或放棄原本的尊嚴作為某個深家大院的僕役,或者固守節操,餓死街頭。

至少謝安就不止一次地看到那些寒門書生在飢寒交迫之餘縮在某個宅邸的石獅子後背誦先賢的文章。

走著走著,忽然,遠處“咣咣”的鑼鼓聲引起了謝安的注意,他抬頭望去,這才發現在遠處的巷口,有大一群人正圍在那裡。

怎麼回事?

暗自嘀咕一句,謝安朝著傳來鑼鼓聲的地方走了過去,他發現,圍在那裡的,都是一些像他一樣,流落街頭或者擠在義舍勉強度日的他鄉人士。

說起來,冀京作為大周的首都,城內也設有義舍,也就是朝廷與官府無償供給像謝安這樣無家可歸的人一個居住的地方,並且每日供給食物的場所,謝安就是從那裡的常客,只不過,義舍每人每日一碗薄粥、一個饅頭,實在不足以徹底解決飢餓罷了。

而至於那些自視甚高的寒門讀書人,只要不是走投無路,是絕對不會去這種自貶身份的地方的,他們寧可在角落忍飢挨餓,也不會與一大幫人擠在擁擠的義舍中。

“喂,這位大哥,這裡發生什麼事?怎麼會有鑼鼓聲?”

謝安詢問著身旁一位身穿長衫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