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變法也,獎勵耕戰“賞不遺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處於一孔”的基本國策。秦內修明政理以儲軍國之資,外開疆闢壤與列國爭衡。經變法後的虎狼之師與東方列國大小百餘戰,共計殲滅六國軍隊一百五十餘萬。在“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的大戰場上,冷血的秦人踏著六國之人的屍骨與鮮血走上了統一之路。而變法之創者商殃,也跟吳起一樣因為得罪貴戚,而被車裂於市,悲哉!

滅秦興漢之將韓信 :秦末,四處烽煙四起,秦之統治,岌岌可危,項羽劉邦,逐鹿中原,韓信者,幼年受胯下之辱,勵精圖志,學兵法,為萬人敵,與趙背水一戰3萬滅其20萬!一時所向披靡,後從漢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襲強楚之不備,及霸王自刎,天下初定,兔死狗烹,陳平,呂后,蕭何共謀之,被誅於長樂宮鍾室!

七國之亂之平定者周亞夫 :七國之亂,其勢盛及一時,漢室江山,岌岌可危,吳楚連軍,進兵睢陽,扣關函谷,景帝驚吒,臨危授命於周亞夫,周亞夫者,嚴治軍,明軍紀,善用兵,領兵平山東四國於彈指,襲糧道,平吳楚亂軍,叱吒風雲一時,而天下定,景帝疑其功高蓋主,削其爵,罪之,亞夫絕食5日,終死於獄中。

一代名將徐達 :結束蒙古對中原的數十年統治;助朱元璋一統天下;平張士誠;誅陳友諒;南征北討;功勳卓著;與劉伯溫;常遇春等共為開國元勳;然朱重八此人疑心重;易反覆;開國之將;皆為殘害;空哀伴君如伴虎;此恨綿綿無絕期!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筆者字面理解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的運動規則是正反兩個方面對立統一迴圈往復以致無窮的。道用弱的一面來對待自然,換言之就是順應而不是改變。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從“有”中生出,“有”從“無”中生出。

筆者感悟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裡的“反”指的是正反兩個方面的對立過程,對立的結果就是對立以後形成新的平衡,這個平衡就是統一的過程。“動”指的是變化和發展,變化和發展就會出現“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結果。這裡的“弱”是“強硬”的反義詞,是低調順應的意思,在自然面前要體現出柔弱順應而不是強硬改變。意思是:萬事萬物的變化發展,都是由於其內部正反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的結果,這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用人力無法改變的。因此,面對自然規律,人類只有順應而不能改變。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裡的“有”與“無”是認識層面上的,也就是說:我們所揭示開的天下萬物的奧妙,是在已經被認知的知識的條件下揭示開的;已經被認知的知識來源於對萬物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不斷探索發現的結果。

人們認識宇宙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來自黑格爾的“正…反…合”三階段論:“正”態事物由於內部矛盾的發展,會過渡到反面,成為“反”階段,這是第一個否定;由反階段再過渡到它的反面,是為否定之否定。經過否定之否定後,事物雖然回到“正”態。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連著一個過程的,過程的更替要透過否定來實現。在事物發展的長鏈條中,經過兩次否定,三個階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現為一個週期。因此說,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後的狀態,並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狀態,而是一種更上層樓後的“揚棄”。用列寧的話說:彷彿是舊東西在高階基礎上的回覆,是“內容的前進、形式的復歸”。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道路卻是迂迴曲折的。列寧稱之為“螺旋式上升”,毛主席稱之為“波浪式前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之所以說總趨勢是前進的,正是因為否定不是“拋棄”,而是“揚棄”,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礎上再發展,是集中了前兩個階段的積極成果後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說發展是曲折的,是因為事物的發展是事物內部矛盾鬥爭推動的。

大鵬與焦冥

大鵬與焦冥

晏子是齊國有名的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