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一次又一次與勝利無限接近,一次又一次地與失敗結緣。就像全世界的候鳥都煞有覺悟地懂得團結到聖安東尼奧或波士頓似的,所有到了年紀的男人都會從癲狂的跳投、獨舞、遠射、如雷的吼聲中醒來,凝神望望四周,然後看看自己的身份證,想起自己的年紀,感受到腿的壓力……然後做一些其他選擇。

總之,離開這裡。

費城就像你唐突魯莽的少年時代,回首這座城市時總讓你尷尬和心酸,但你卻無法將其忘懷,也不肯把它在你的履歷表中刪去。偏僻邊陲的色彩明麗如斯,總為你的血液新增溫度。這些喜憂參半的故事,就像一個功成名就的胖男人在發福之後回想起自己曾經歷過的艱難時世。費城是色彩濃麗的歡場,是羽化成仙之前的凡人樂園,是重視藝術甚於現實利益的熱血樂隊,但你的遠大前程也許不在此處,因為他們是被上帝詛咒的、活該成不了王的地方。在NBA競技場上,主角負責微笑到最後傳播真善美,而配角負責在死亡前展示華麗舞步。

費城的那些舊事(2)

在NBA的歷史中,主角是誰呢?是堅韌合理的凱爾特人(他們隊史上一個得分王都沒出過);或者紫金貴胄的湖人(他們買齊了歷史上除了拉塞爾之外最偉大的中鋒);偶爾是公牛(因為他們有過一個不世出的帝王);以及馬刺或活塞(他們絕少犯錯、是完美的現實主義者)。

科比從義大利回國後就閱讀著費城,感受著費城,照理,他是費城人的標誌,是費城人的驕子,可是他的籃球與城市文化無關。他的性情甚至根本融不到自己家鄉球隊的土壤裡。他是沿著籃球最高度走的人,在籃球的名義下,沒有家,只有勝利。

巧趣的是,迫使他最後下定決心參加選秀的,也是一個費城人。

1996年夏天,前一季的探花秀、北卡大學的天才搖擺人、費城76人隊的斯塔克豪斯在球館裡看見科比獨自的雜耍,便向他發出了邀請。依靠經驗和技巧,斯塔克豪斯先聲奪人,但此後,他卻全然無法阻擋這個孩子快速多變的切入。結果科比以8比5的優勢,打敗了這個在NBA首季場場均分的同鄉天才。

從那時起,這個費城的殺神便睜開了眼睛,開始丈量自己和NBA巔峰之間的距離。

人生提示

青澀時代的科比,與土生土長的NBA球員確實有著很大的不同。

NBA歷史上不乏古怪的巨星,但像這樣因古怪而“孤獨”的人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個。

有人說,科比的孤獨是他孤癖的病態性格使然;有人說,科比的孤獨是他與世界為敵使然,他是自作自受。這些說法都不準確,甚至有失偏頗。

其實,真正導致科比孤獨的原因還緣於他的童年。12歲之前,他隨父輾轉歐美多個城市,顛沛流離的生活,致使他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同齡玩伴,加之他“南腔北調”的語言,這使得他走到哪裡,都難以做到入鄉隨俗。

也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心理所致,他從小就在心裡埋下了這麼一個信念:長大後一定要走父親的路,但一定要遠遠超越父親。於是他以同齡人少有的耐性、耐心和耐力苦練籃球基本功。這正是導致他日後與周遭格格不入的最初動因。

這頗像20世紀末中國走進市場經濟後舉家出門淘金的商人們。他們大有可能今年在北京混,明年轉戰廣東,後年又移師上海,那麼正處於學齡期的子女怎麼辦?寄讀!

“寄讀生”的確承受得太多,不停地輪換的生活背景,致使他們即使能交到朋友,充其量也只是遊離於表面的泛泛之交,無法達到“死忠”的程度。試想,沒有朋友的孩子,他的性格發展能不走向“另類”嗎?

許多人在中小學生時期就有類似的經歷:當身邊出現了寄讀生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要在對方面前表現出自己作為“地頭蛇”的優越,絲毫不去考慮對方的感受;當自己有一天也變成“寄讀生”時,卻不停地向父母哭訴自己在學校受到的各種不公平待遇。

我們能給予的提示是:孩子在人格塑型期,一切都尚未定型,應該儘量地提供一個相對比較安定的環境,顛沛流離的生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乃至人生觀而言,弊大於利!不信,去問問那些經歷過頻繁的“寄讀生”生活的孩子們,誰沒有一本孤苦的傷心史呢?他們日後的人生之路,又有幾個是平坦的呢?

沿著歪歪扭扭的孤苦之道一路殺回費城中學後,這個多少受過一點歐洲文明影響的美國黑人少年,以其出色的球技征服了美國中###賽中無數的同齡人,但在社交禮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