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柄“孽龍錘”,石揚義就憑這支神錘,往來於千軍萬馬之中,風掃落葉,鮮逢敵手。
這“孽龍錘”乃大禹先帝,治水時代古物,長約五尺,重有百斤,大禹用它劈荊斬棘,刺獸擒蟒,後因疏通長江人海,一時欣喜忘形,遂把這柄寶錘,失落於滾滾滔滔地大江之中,被一孽龍銜去,藏匿於長江口外花鳥山裡。
這利器與一般錘鐳不同之處,乃因為這錘的前端,有二尺來短劍,錘之左右兩邊各有一月牙形的彎鈞,錘把二尺有餘,尾系長鏈,渾金鑄就。
因之這“孽龍錘”,兼而具有劍、錘、鉤、鏟,鞭各種兵器的長處,利於衝刺,劈砍、迎擊、追殺,確是一件了不起的奇異兵器。
提起石揚義獲得“孽龍錘”的來歷,倒還說得上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話說石揚義當年駕駛“玉蟾號”,揚帆海上,一日船舶花鳥山,上岸遊覽,無意間在一古洞裡發現,並經過一場慘烈打鬥之後方才得來。
那古洞是花鳥山靠北面臨海的一個寬大石洞,洞前白沙萬頃,洞口上方古木參天,密密茂茂,奇禽異鳥,鳴聲上下,遠遠望去,壯麗景色之間,蘊含著一股神秘的氣氛。
故所以“玉蟾號”抵達花鳥山之初,即引起石揚義等人的注意,遂於上岸之後,同一夥船友向這石洞漫步而來。
不走近石洞猶可,一走進這石洞,大家不覺同時驚愕起來。
原來那石洞前的沙灘上,到處佈滿了巨大而奇異的爪印,非牛非馬,非獅非象,個個爪印,深及盈尺,印底並有一種魚白色的膠狀黏液,遠遠嗅去,腥羶異常,令人心胸悶燥,胃腸作嘔,神智昏迷。
因之走在石揚義前面的幾個夥伴,皆被這腥羶之氣薰得連連後退,多虧幾顆“解毒驅瘴散”方才解救了性命。
石揚義只聽江湖前輩說過,這東海之中,有一巨大孽龍,常年悠遊於花鳥山附近,人多不敢碇舶此處,否則一被孽龍發現,定有覆舟滅頂之險。
據云這怪物浮出水面時,首尾相距總在兩丈之數,項背有長列巨刺,堅逾鋼鐵,犀利無比,全身生有黑色鱗甲,大如蒲扇,腹下呈灰白色,腳爪九隻,蹄爪之間經常排洩奇腥黏液,山野小蟲,觸之即死,因之又稱為“九爪毒龍”。
石揚義將這傳聞向同來夥伴道出之後,眾人不覺膽戰心驚,急欲返舟離去。
惟據古冊記載,凡奇獸異類,經常出沒廝守之地,必有奇珍異寶,今番看這光景,亦定有些端倪,遂主張一探究竟。
當下令人從“玉蟾號”上取來上等燒酒,把絹布在酒裡浸溼,矇住鼻口,各執兵器火把,全神戒備向那古老的石洞走去。
待大家提神壯膽地走至洞前時,遂分為前後兩排,前排面向洞口,注意洞裡動靜,後排面向大海,留神海上景象。
這夥少壯青年的好奇與尋寶之心,使他們高估了人類的力量。
他們這樣,前排的慢慢走,後面的慢慢退,及至走進洞口之後,才發現並沒有什麼動靜,便即大起膽子來。
這洞內到處溼溼漉漉,光線幽暗,地上盡是光滑的石板,像是被什麼東西常久爬行磨擦過似的,又因為那些膠狀的液體遍佈石板之上,所以滑溜溜地不易行走,只得慢慢地向前移動。
洞似乎很深,望不見底兒,他們這樣緩慢地移動著,差不多有數盞熱茶的功夫,方才望見遠遠地石壁上有一件閃閃發光的物件放置在那裡,眾人心神為之一提,把原來的緊張和沉悶方才打破。
正當石揚義伸手去拿那閃閃發光的物件時,猛然聽得一陣海嘯之聲,從洞口傳來。
這聲音立刻把“玉蟾號”的幾位船友嚇得面色慘白,心想定然是那怪物來了,也顧不得寶器與滑溜溜地石板,向洞外猛衝,只有石揚義與阮一介尚能臨危不懼,堅定自如。
這時,只見一個龐大無比的怪物,搖首擺尾,張牙舞爪,不斷“哇!哇!哇!”聲如雷鳴般叫吼著,兩睛發射著如火也似的精光,一隻大得像半扇門的長形嘴巴卻緊緊地合在一起,它差不多已經把整個洞口堵住。
照其形狀推測,這隻怪物顯然便是“九爪毒龍”了!
這孽龍鎮守花鳥山,一日數來古洞巡視,又系極為靈敏之物,何以石揚義等,進洞多時,方才從海里歸來,料定其中必有原故。
原來這孽龍有一可笑怪癖,就是每日大解,必定離開石洞十里開外,方才在深海之內,從容排洩,惟恐較那腳趾黏液更為腥羶的大便,瀆褻了神物。
其實,石揚義、阮一介等進洞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