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你老師東去之後,有回來過嗎?”
帝俊的去處,阿德羅斯也從軒轅黃帝那裡瞭解過,牧野大戰之後,帝俊便帶著他麾下的部分神靈,向東出了九州,去往了當初太一天帝與青帝媧皇造化開闢的另一神域。
“沒有,老師說過,除非邁出了最後一步,否則終不回故土。”
“最後一步啊。”阿德羅斯喟然一嘆,不再多說什麼了,能夠邁出這一步的神靈,現在也許就太一了吧,至於未來,就他所知,也沒有多少。
天資稟賦是一方面,但是單單神靈的天資稟賦卻是不夠的,想要邁出那一步,卻需要天地諸域共應,乃是大氣魄大智慧大功德大福緣共同成就的。
他沒有見過帝俊,不知道這位昔年東君大人的風采氣度,但是在與黃帝軒轅交流之時,從黃帝對這位對手推崇不已,便可知一二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激昂憤慨,同仇敵愾的戰歌在西陲之地響起,從人間直衝天際,九州神域之中,一切神靈與煉氣士都將目光投向了那邊。
這只是一處人間戰場,沒有任何神靈與修行之人參加,卻影響了整個天地。
昔年武王伐紂之後,不過三年而逝,周公定禮樂,諸侯景從,其中有一條便是同姓不婚。周室乃是八大姓之中的姬姓,乃是黑帝顓頊之子后稷傳下。
一般說來,周王室迎娶的王后,多是姜姓、姒姓之人。姜姓是炎帝后裔,姒姓為禹王血脈。畢竟在宗周各封國之中,除下姬姓之外,就屬姜姓與姒姓最為強大。
周宣王姬靜之子姬宮,十分寵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戲弄諸侯而博其一笑,各諸侯十分不滿。為討好褒姒,姬宮不顧王室的反對,廢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廢申後而立褒姒為後。褒姒是褒國姒姓的女兒,申後是申侯的女兒,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發了姒姓和姜姓間的激烈鬥爭,為宗周滅亡埋下了禍根。
為了幫自己的女兒與外孫出氣,申侯與犬戎聯絡,進攻鎬京,諸侯都不來救駕。犬戎與申侯迅速攻入鎬京,姬宮急忙逃到驪山,被驪山之戎所殺,諡為幽王。這時,關中已佈滿了戎人,宮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蕪。
於是在周朝為逃避犬戎禍難,都城東遷洛邑時,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並說:“犬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併趕走西戎,就可以佔有那些土地。”周平王與秦襄公盟誓,封給他爵位。秦襄公這時才開始建立諸侯國,享有與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得與山東各諸侯國互通使節,彼此訪問。這是巨大的飛躍。秦襄公非常高興,即立西,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頭的太牢大禮,在西疇祭祀白帝,以慶賀秦國的正式立國。
儘管秦人獲得在關中地區自由發展的機會,但是在建國之初,還面臨著能否生存下去的嚴峻考驗。周平王賜給秦的土地,實際上佈滿戎人部落,秦國要存在下去,就必須與戎人作長期的鬥爭,不斷壯大自己,拓展疆土。
秦國與西戎本就有舊怨,可以說秦國從為周王室養馬有功獲封之後,便在與西戎進行著不絕的鬥爭,先後幾代先君戰死沙場。
這一次的機會,無疑讓秦國獲得了名正言順攻打西戎的機會。
最初幾年的鬥爭,均以秦國的失敗而告終。秦襄公眼看著封賜給自己的土地卻得不到手,很不甘心,於是連年向戎人發動進攻。
秦襄公討伐西戎,打到岐山時突然去世,其子秦文公繼位,將西周故地收回,並將岐山以東奉給周天子,只取岐山以西之地。
收回故地只是開始,秦人可沒有滿足,文公死後,他的孫子繼承君位,他們的軍隊繼續向西向北開赴,想要平滅戎狄。
秦人心極大,可不滿足一個小小的君位,他們需要的,是如齊化東夷、晉徵北狄、楚啟南蠻一樣,為華夏之中,最有地位的大國。
但是地位卻不是依靠周王室的血脈而來,而是與戎狄蠻夷的征戰之中而來的。華夏四方外敵,戎狄蠻夷,如今三方都被齊晉楚同化的同化,平滅的平滅,征討的征討,唯有西戎所在太偏,地域太差,周王室早年幾度親自討伐,終未見功。
後來周王室衰落,唯有秦人地處西陲,從立國之後便不斷與西戎廝殺。為周王室復仇,為諸夏立下大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