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一到淺笑灘,陶敦方便棄船上岸,星夜趕路快馬疾奔,趕在高庸涵到達太河古渡的前一天,到了天子城。隨即拜見陶慎言,將發現高庸涵行蹤的事情一一稟報,這才有了今天仙客酒樓的這場酒局。

其實,剛才陶慎言的言談中,大多都是做戲,不過也確實有幾分真話在裡面。以陶慎言的老到,自認為這一番做作,足以令高庸涵動心。

不過回想起紫壺關外,突然出現的鬼哭藤,著實有些讓人懷疑。根據陶氏遍佈天下的眼線,陶慎言在半月前得知,究意堂的四長老鳳如醉曾經在紫壺關現身,而後在東陵府一閃而過,莫非是和鬼哭藤有關?聯想到鳳羽族歷來的種種神秘之處,加上歷山依附於究意堂,獨霸東陵府,而其時蘊水族恰好被鬼哭藤擋在了紫壺關,這裡面就有很大的問題了。

想通了這一點,陶慎言更加可以肯定,究意堂一定有極重要的原因,才會如此不計後果。

“可是究竟是什麼事情,竟然使得究意堂如此妄為,不惜同時開罪蘊水族和人族?”百思不得其解時,一個念頭突然清晰地冒了出來。陶慎言終於動容,失聲道:“難道,是為了那個傳說?”

“不錯!只能是這個理由了。”那影子點點頭,顯得十分肯定。

陶慎言沉默良久,方才自言自語道:“想不到那個傳說竟然真有其事,看來以前的計劃,是要調整一下了。”

第2卷 百年光景去如空 第六十三章 感悟

高庸涵回到客棧,細細回想了一下陶慎言的那番話,無論他是出於什麼目的,想要取葉氏而代之,心中不得不承認,這其中的確有幾分道理。可是作為自己來說,實在不願插足這趟渾水,一個王朝的興衰,背後吃虧的總是黎民百姓。陶慎言的一番話,激起了高庸涵一直不願觸及的疑惑。

高庸涵始終不明白,玄元道尊和重始道尊兩位聖人,費盡心力開創的盛世,怎麼會這麼輕易地土崩瓦解?玄元宗沒落之快,可謂令人瞠目結舌,難道僅僅是因為拓山一死,和目桑失蹤,就能讓一個屹立四百年的修真大派,說垮就垮麼?這當中倒底有什麼隱秘,裡面倒底有沒有黑手在操縱,都叫人費解。

自己既然肩負鳳五的重託,當然不是簡簡單單找到目桑就能了事的,鳳五曾以玄元道尊相勉勵,想來當然也想讓自己,為重振玄元宗做點事情。就算能解決焚天坑七蟲族的難題,那麼天下何其之大,又有多少焚天坑一類的慘劇,又該如何應對?高庸涵心中不禁有些茫然,他必須得好好想一想!

高庸涵初次與葉帆見面的時候,兩人都還是熱血少年,鑑於盛世呈現出越來越多的頹敗之勢,他們曾一同憧憬,用胸中所學,拯救天下所有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隨著年紀的增長,兩人無奈地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連那麼多神通廣大的修真者都做不到的事情,自己更加無望。

如果說沒有成功的希望就不去做,這不是葉帆和高庸涵的性格,他們至少可以在東陵道,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多事。但是隨之而來的,一連串震動天下的大事,使得盛世分崩離析,不但沒有機會去實現這些想法,反而得應對越來越多的危機,直至被捲入到錯綜複雜的糾葛中,葉帆也因此而喪命。

為了能在亂世中活下來,或是獲取更大的權勢、財富,無論是修真者,還是各族中的掌權者,都拼命地積攢實力,提升修為,可是又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黎民百姓的生死?一個人的能力越強,私慾也就越多,一旦有了可以成全私慾的機會,便會掀起一場動盪,陶慎言不就是現成的例子麼?

長久以來,高庸涵都被一個疑惑所困擾,那就是修真的目的何在,意義何在?難道僅僅是為了一人的長生不老,成仙得道?

這個問題,高庸涵曾經問過師父權思真人,權思真人一笑了之,並不作答。

他還曾問過葉帆,葉帆緊鎖眉頭,枯坐在王府後花園三天三夜,然後一臉憔悴地向高庸涵言道:“我不知道修真倒底是為了什麼,我只想明白了一點,我的修為越高,可以做的事情也就越多,無論是為善還是作惡,結果都要高出現在許多。”

他也曾問過鳳五,鳳五搖頭:“我不知道成仙之後,是否還有更高的修真境界,但是我修真的目的,的確是因為嚮往仙人的那種寶相莊嚴,神通廣大;至於其他的,我真的沒有想那麼多。”鳳五的話代表了修真界最普遍的一個觀點,很多人都沒想過,就算修仙成功又能如何?

他最後問的是紫袖,紫袖嫣然一笑,悠悠道:“我只知道,如果不修真,我們怎麼能相遇?其實,即使修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