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不但認得他,而且還知道他的底細,若是等他一到則萬事全休。
事情到此地步,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了!
第7卷 十年難赴倚長闌 第三四一章 破陣
智空大師臨走時,將看守山門的重任,交付給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元燈,而不是一同守護一重天的師弟玉繁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他心目中,早已將元燈視為可傳承衣缽之人。
丹泰常遇刺那天,葉厚襄暗助高庸涵潛上道祖崖,其時陪同他遊覽五重天的便是元燈。此人在同輩中並不顯眼,也沒有展現出什麼過人之處,唯一被同門認可的,就是他那一張能言善道的巧嘴。由於師尊向來不大引人注目,元燈自然沒有受到重視,之前只是作為知客,在太華宮內迎來送往。不過他心態極好,絲毫不以為意,就如同蒙塵的珍珠一樣,靜待機會。整個丹鼎門裡唯有智空大師知道,自己這名弟子胸中實有丘壑,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以在受命看護山門之時,徑直將元燈帶在身邊,進而委以重任。
明八叩山,按照元燈的意思根本就不想開啟法陣,在他看來,其中可疑之處頗多。試想,智空大師剛剛說明有事發生,就有一位久未露面的銀漢宮長老趕到,口口聲聲說有要事相告,似乎太巧了一點。再有,無論如何詢問,對方就是不肯透露半點口風,死活要面見師門尊長,連片刻都不願等候。在己方還沒有明確答覆之前,就迫不及待地顯露出靈胎中的印記,似乎急得有些過頭了。最關鍵的一點,明八身後三人散發出的氣息有點不對勁,似乎不大像是千靈族的靈力味道。
當然,這些疑點並不能說明四人就一定有問題,但為了慎重起見,元燈還是決定等智空大師回來以後再做定奪。這本是最穩妥的做法,可惜,玉繁秋不這麼看。他認為,明八的印記既然沒有問題,那麼大可以先讓他們進來再說,畢竟對方身為銀漢宮的長老,不宜怠慢。退一步說,就算他們另有企圖,憑四個人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這話也有幾分道理,加之玉繁秋又是長輩,元燈不可能置之不理,思量再三終於點頭答允。
真正進了一重天,明八才惱怒地發現,自己四人居然被人監視。若不是鳳天一葉和那兩個靈訣府的修真者修為夠高,掩飾得夠好,只怕稍不注意就會敗露。恰好又聽到靈契上人即將前來的訊息,頓時借題發揮,先是將一旁窺測的兩名丹鼎門弟子痛打了一頓,而後朝法陣所在的總樞水晶宮打去。
玉繁秋第一個趕到,起先還以為明八發怒是被人窺探的緣故,不禁對元燈的這一安排腹誹不已。自從丹樂行執掌丹鼎門以來,極力消除所謂上三房和下三房的區別,經過八九年的努力,此時已見成效。但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宿怨,要想徹底清除尚需時日,像如今一旦有了分歧,這種影響便凸顯出來。玉繁秋不顧元燈的反對,一力主張將明八四人放進來,就有這個原因在裡面。
剛開始動手時,明八四人還有所顧忌,出手雖重卻都留有餘地,只傷人而不殺人。正是這個緣故,使得丹鼎門方面的反應稍顯遲鈍了些。而玉繁秋眼見明八越打火氣越大,還心存勸阻的念頭,為了道祖崖和銀漢宮之間的關係,忍氣吞聲好言相勸。是這麼迂腐的應對,以至於白白失去了先機。趁著玉繁秋尚未察覺,明八等人抓住機會,合力衝向水晶宮。
元燈適時趕到,稍稍瞭解了一下,就看出對方來意不善。當即命人阻攔,一場惡戰就此爆發。至此已經沒有遮掩的必要,鳳天一葉等三人全部露出原形,出手之際再不容情,一時間連殺丹鼎門數名弟子。明八這邊雖只有四人,卻都是一流好手,尤其是鳳天一葉,一柄長劍當真是所向披靡,勢不可擋。
幸虧智空大師先前就有準備,而元燈對明八等人又有所防範,經過最初的慌亂總算穩住了陣腳。此刻已經可以斷定,敵人的目標正是護山法陣。隨著廝殺越來越慘烈,不斷有弟子趕了過來,在元燈的調配下,眾人齊心協力將明八四人擋在水晶宮外。可就是這麼片刻的功夫,丹鼎門已經死傷三十多人,敵人的實力之強實在可怖。
“當”的一聲巨響,渾厚的鐘鳴遠遠蕩了出去,明八心知這是求援的訊號,當即不要命地猛攻過去。丹鼎門這邊雖有玉繁秋和元燈等人,可是比起明八和鳳天一葉還是相去甚遠,只有依靠擺下的爻珠玖辨陣法支撐。
驟逢大變,面對如此慘痛的局面,元燈仍能保持冷靜的心態殊為難得。他很清楚,若是一擁而上,憑己方兩百餘人定能將四名敵人格殺,可是這麼一來付出的代價必然不輕。為了減少傷亡,寧願採取守勢也不肯貿然相攻。他知道,最多再撐上半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