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章 興明討虜

冊子裡的人名是劉玄初為吳三桂制定的“統一戰線”。

也就是一旦起兵必要拉攏的物件。

共二十一人。

提督八人,總兵十三人。

八提督分別是雲南提督張國柱、貴州提督李本琛、四川提督鄭蛟麟、平涼提督王輔臣、江西提督儼自明、福建提督王進功、山東提督馬寧、廣東提督楊遇明。

此八提督或過去是吳三桂的部下,或接受過吳三桂指揮,其中張國柱、李本琛、鄭蛟麟三人已明確支援吳三桂起兵。

這也意味著只要昆明起兵,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不需任何戰鬥即為吳三桂所有。

平涼提督王輔臣關係經略西北大局,吳三桂已定方光琛陪同次子吳應麟前往說服,鑑於王輔臣的“歷史表現”,平涼方面起兵的把握極大。

江西提督儼自明早年是明朝參將,曾隨吳三桂在四川抵禦西營劉文秀,二人私下關係密切,因此被清廷視為吳三桂黨羽,三年前由永寧總兵遷調為江西提督。

表面是給儼自明升官,實際是藉此削弱吳三桂羽翼。

原吳三桂忠勇右營總兵官後被清廷一紙調令遷去福建當提督的王進功,原義勇左營總兵官遷往山東任提督的馬寧,同儼自明性質一樣都是清廷為了削弱吳三桂羽翼外遷升的官。

廣東提督楊遇明雖非吳三桂部將,但其子楊寶蔭現為平西藩帳下副將,因此劉玄初認為只要昆明起兵,那楊遇明肯定會在廣東響應。

八提督之外總兵十三人,有贛州總兵吳得功、潮州總兵劉進忠、四川總兵譚弘、撫剿總兵梁加琦、河南總兵蔡祿、高廉總兵祖澤清等。

無一不是各據一方手握重兵之人,兵馬多者七八千,少者也有兩三千。

群起響應,大江南北反清勢力就是遍地開花,讓清廷手忙腳亂之時根本無力抵禦北上的吳軍主力,同時也會削弱清廷於各地的統治。

劉玄初稱之為“勢”。

“勢起,則王爺大業必成!”

病中的劉玄初再三強調這二十一人的重要性,希望吳三桂給名單中這些人許諾高官厚爵,對於那些尚不知雲南即將起兵的將領,也要親自寫信給他們以表重視。

“公侯貴爵,王爺當不吝封賞,便是親王、郡王,王爺也當大度賜出。”

說罷,劉玄初又提起一事,“廣東高廉總兵祖澤清是王爺舅父祖大壽之子,也是王爺嫡親表弟,其若能與楊遇明一同起兵響應王爺,則尚家不反也得反。”

“尚家?”

吳三桂眉頭微皺,並不認為尚可喜那個老狐狸會響應他一同起兵反清。

這老小子不久前還主動上書燕京要求撤藩,怎麼可能突然就跟他吳三桂一起造反呢。

方光琛卻知劉玄初目的,當下道:“王爺無須擔心尚可喜,只要楊、祖二將軍能舉兵,尚可喜便是自顧不暇。”

其指楊遇明雖是廣東提督,但眾所周知廣東清軍大半為尚家的藩兵,因此楊遇明這個廣東提督實際能夠指揮的僅是其直屬的三千標營。

以三千標營想要拿下廣州無疑痴人說夢,所以必須得到提轄高州、雷州、廉州三地營兵的祖澤清配合,如此兩家合力至少萬餘兵馬,尚可喜縱是不肯反,其藩下兵馬也必被楊、祖牽制。

從而無法聽從燕京方面指示對吳軍大後方雲貴構成威脅。

而且尚可喜本人雖對清廷有愚忠,其藩下將領未必都是如此。

可遣人攜重金密至廣東,結交拉攏尚可喜部將,以起分化作用。

說白了,劉玄初的策略一是確保吳軍北上之後能夠得到各地將領響應支援,從而掀起大勢;

二是以“縱橫”手段拉攏分離長江以南有可能對吳軍構成威脅的勢力。

不能殲滅之,也要確保其分身無力。

如廣東尚家一旦陷入廣東內戰,那他藩下幾萬兵馬就得從清軍建制中暫時抹掉。

“金銀身外之物,本王於滇數年積蓄不少,取出來分與他們便是!”

吳三桂也不是貪財之人,其之所以在雲南大肆斂財,就是防備清廷撤藩秘密攢下的起兵資金,這會既已決定起兵,這些錢財再不拿出來何時拿?

欣然同意劉玄初建議,表示回去就給楊遇明和表弟祖澤清寫信。

也相信二人一定會起兵響應他。

前者獨子在自己藩下,後者則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嫡親內表。

就算祖澤清不願支援表哥,清廷難道還能相信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