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5章 岳父命不長,女婿當勉之

黃袍加身的吳三桂終決定在武昌登基稱帝。

不僅僅是眾望所歸,更在於這件黃袍他脫不了。

黃袍,人心向背也。

稱帝也不僅僅是披件黃袍這麼簡單,最重要的新天子的登基儀式。

首勸有功的張長庚將吳皇帝的“加冕”儀式場地定在了武昌貢院。

此地宋代就曾設州學,明洪武年間為湖廣貢院所在。

作為武昌“地頭蛇”,張長庚很自然的成為吳三桂稱帝儀式的“總導演”。

或者說總負責人。

除張長庚外,吳三桂又指定小女婿王永康、戶曹來度協辦。

根據張長庚的分工,戶曹來度主要負責改易官職,冊封勳爵、通知事宜。

這項工作很重要。

先前吳三桂以大元帥設政權置六曹,如今稱帝為天子這六曹就得晉為六部。

誰是皇后,誰是皇貴妃,誰是太子太孫,新朝爵位定等制度,又有哪些人能獲爵位,這些都是事關各方利益的大事,怠慢不得。

另外新朝既定,用什麼年號,造什麼新曆,制什麼新錢幣,恩科鄉試、會試什麼的,都要立即著手辦理。

可謂事務繁多,以王五的見識水平根本辦不了。

按規矩這些事情是由禮部、工部來辦,可負責禮部的尚書錢點去東南代表吳三桂調和耿鄭矛盾,工部尚書呂忝子兼湖南巡撫留在長沙,只能從隨行的戶部來度、刑部馮蘇、兵部韓大任中指定一人負責。

其他人如夏國相、吳國貴、馬寶等都不擅長。

韓大任、馮蘇又都是武將出身,於典章更是不熟,只能由早年是明朝參政的文官來度負責。

許是知道這一點,老張便特意安排王五充任場地負責人。

說白了就是個監工。

活很輕鬆,監督工人將武昌貢院打掃一新即可。

整個儀式典制在老張的建議下全盤採用明制,御用儀仗、鹵簿一應必用之物也皆仿明朝。

具體工作自有專人負責,無須王五操心。

接連數日都在武昌貢院打轉,一心一意充當監工人選。

昨天吳三桂召集百官商量新國號,最終定下以“周”為號。

新朝即為周朝。

年號老張同來度他們擬了四個,一為“興武”、二為“定武”、三為“洪基”、四為“昭武”。

老張傾向以“興武”為年號,原因在於“興武”更合北伐氣勢。

來度則希望以“洪基”為年號,意仿效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

可最終“興武”和“洪基”都沒有被吳三桂採納,“定武”也因為謠傳郝搖旗擁奉明韓王用過被棄,選的是“昭武”。

據老張外甥章阿慶說,吳三桂選“昭武”為年號是受到一個道人影響。

這幾天等著登基的吳三桂也常帶那道人遊覽長江,很是看重。

對此,王五並不在意。

他只在意吳三桂登基稱帝后的北伐,其它都不關心。

武昌貢院作為湖廣貢院所在,佔地很大,因為這裡也是湖廣鄉試的舉辦地,整個場地完全利用起來可一次容納五到六千人。

根據老張給的圖紙,王五命人將貢院不必要的設施全部拆除,又叫工匠將貢院柱子刷上紅漆,再將原先考生考試的地方格成一百來間類似朝房所在,以供官員、隨員、士兵、百姓士紳代表觀禮。

基本都是按總負責人老張給的圖紙辦的,沒有在此基礎進行大的修改,更沒有將自己前世的大會場面搬來。

一來時間來不及,二來也怕水土不服。

真擱貢院前拉上大橫幅,把牆刷上白的,看著肯定不倫不類。

一圈巡視下來基本滿意,正要回去休息時,目光突然停留在貢院房舍上的瓦片,思慮片刻命人叫來幾個工頭,吩咐他們馬上安排人手逐殿檢查殿瓦,有破損、滑落危險的全部更換,另外將所有殿瓦全部刷上黃漆。

另外想辦法儘量加固瓦片,確保即使有大風也不會發生墜瓦事件。

如此安排是因為王五想起前世吳三桂在衡陽登基時碰上暴雨天氣,導致殿瓦在狂風吹動下不斷墜落,甚至於臨時修建的朝房也被大風吹的亂七八糟。

湖南地氣溼熱,三月裡驟風驟雨乃是常事,如今是在武昌登基,又是十月天氣,本不虞這等場面發生。

但王五還是特意打了個“補丁”,防止出現這種叫人難堪場面。

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