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如果國家分配土地,勢必要和宗族豪強爭搶人口,大量的蔭戶會因為國家分田而脫戶出蔭,如此一來,豪強宗族們的反彈肯定極為可怕。
國家的任何一項改革往往都和流血、犧牲、鬥爭、陰謀聯絡在一起,也許結果是好的,可是大部分提出改革的先驅者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拓跋燾不光是一個善戰的鮮卑君主,也是從小接受漢族文化教導的合格帝王,自然知道這種事不能操之過急。
所以他一直在等。
如今對魏國威脅最大的柔然和胡夏已經被滅,西秦馬上也要歸為魏境,他有了後嗣,後宮馬上也要迎來最大的一次‘聯姻’,正所謂朝中朝外局勢都很穩妥。
柔然戰敗使得他俘虜了上百萬的人口和牛羊,夏國坐擁河南大片肥沃土地,正是關中的糧倉,如今也都盡歸國有,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都全了。
拓跋燾深知無論是鮮卑貴族還是士族高門的利益他都不能動,所以他準備先從他控制的最牢固的平城和被收復的夏國動手,一點一點慢慢推行。
平城自是不用多說,平城不允許大族佔田,平城附近的土地全部都是國有,最多不過是一些皇家圈起來的禁田,他若要分田,即使是朝中大臣也不會多加阻攔。
而夏國已滅,新的門閥和勢力沒有產生,舊有的大族和匈奴人並不能得到北魏原本勢力的認同,推行“均田”制最為妥當。
加之夏國境內雜胡諸族林立,雜胡們原本在關外還可以靠放牧牛羊為生,到了關內反倒不事生產,只能成為奴役和苦力,生活的極為艱苦,如今分了田給他們勞作,至少能讓成年青壯不會遊手好閒,淪為強盜之流。
之前夏國的民族對立比魏國還要厲害,不光是盧水胡,羌人、氐人、丁零人等各種雜胡都在魏境混雜居住,往往呼嘯山林,打家劫舍,也有投身軍中,混個餬口的。
魏國征伐夏國之後,如何處置這些胡人也成了很大的問題。殺肯定是殺不得的,可是若作為奴隸,則夏境不穩。按照胡人們過去在草原的規矩,這些人戰敗就可以做“死營”驅使,打仗時衝鋒在前作為屏障和炮灰,可如今柔然都滅了,也沒大仗可打,養著這麼多炮灰反倒虛耗國力。
田地不種就荒,上等田不種,只要兩年就會變成中田,中田三年就會變為下田,幾乎種不出東西。
如今人口又少,肥料難得,土地經常需要休耕以養肥沃,否則土地越種越幹,越重越貧瘠,到最後什麼都種不出來。所以土地需要輪流耕種,而且不能空閒太久,否則休耕沒把地休息好,反倒休出荒田來了。
這一切都需要人口,大量的人口,原本中原人口不夠用,加之各地的宗主包庇了太多的人口逃避賦稅,已經讓拓跋燾到了一種有田無人用的地步,如今柔然舉族被俘的人口卻正好可以用來耕種平城和夏國原本境內的土地,只要他們開墾了足夠的土地,還賜他們自由之身也不是不可能。
胡人身體素質多比漢人要好,只是不事生產,也不會種地。可是要是活不下去的時候,給他們地、給他們種子、教他們如何種地,自然是比打家劫舍來的安穩也安全。
如此一來,只要幾年的時間,退胡為農就變得順理成章,像是盧水胡人這樣已經開始聚族而且有了領地觀念的胡人們,也就不會甘冒危險去各國做僱傭軍,以殺人越貨為生。
拓跋燾所想的可謂是深思熟慮,加之條件已經成熟,又有盧水胡人活生生的悲慘經歷在他面前做例子,讓他動了推行此政的主意。
土地改革若不推行,常年窮兵黷武,百姓的賦稅徭役只會越來越重,國庫卻全靠戰爭掠奪獲取,只要他有一仗打輸了,整個國家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只是“均田”之政動的大多是地方“宗主”和漢人豪強的利益,鮮卑貴族們擁有的都是牧場,賜田之政對他們影響不大,若真實施起來,說不定各地的鄔壁會發生譁變。
但拓跋燾忍了各地林立的鄔壁主們很久了,別的不說,就陳郡袁家的鄔壁就已經有了切實的證據勾結了劉宋,他早就想要將袁家收拾了。
這些鄔壁主“督護”地方百姓,使得政府的人口統計無法計算精確,他們報上來的一戶,往往包含五十戶甚至更多,北魏的賦稅靠“戶”計算,鄔壁主們一年要吞沒無數財富,致使地方宗強勢力過大,長遠來看,也不利於魏國的統治。
若“均田”推行中受到地方宗主們的反抗,拓跋燾正想趁此機會跳動鮮卑貴族們的幫助,一舉掃清境內的鄔壁,使得蔭戶還鄉,以三長來徵收賦稅和調發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