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危害,反而有可能促進經濟發展。固有型通脹相對而言是比較中性的,它是由合理的預期引發的,通常是物價和薪資之間互相影響而引發的螺旋式上升。由於這種通脹是經濟結構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所以也被稱為結構型通脹。成本推動型通脹則是由一些基礎原料價格上漲而引發的,通常會使一系列生產生活必需品產生非預期的全面上漲,這種型別的通脹會對經濟產生較明顯的負面影響。

2007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迅速上漲態勢。由於此前幾年在消費者手中積累的財富使需求大幅增長,加之必然存在的結構型通脹,三種通脹因素共同發揮作用,出現了從2007年至2008年的物價快速上漲。

這一輪通貨膨脹是一堂發人深省的投資課,讓很多人認識到自己的資產潛在的風險,也認識到只有透過合理的投資理財,才能有效地化解通貨膨脹對自己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正視這不得不面對的真相——通貨膨脹就在我們身邊,並隨時有可能吞噬我們的財產。

許多普通投資者非常關心的是,如果通貨膨脹再度出現,應該如何應對。事實上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因為引發通貨膨脹現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貨幣供給量多於需求量。這個時候,由於貨幣數量增多,而商品的數量並不能憑空產生,所以貨幣就不具有原來所代表的購買力了。那麼,我們也就可以把貨幣看作不具有優勢的資產,把商品看作具有優勢的資產。延伸到股權類投資上看,在通貨膨脹初期,商品價格的上漲會對相關企業的業績有所提升,投資者的資產價值也會得到相應提升,但後期則因為成本高昂,有可能對業績造成消極影響,從而導致投資者資產價值的下降。貴金屬由於兼具一定的貨幣屬性,並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貨幣的真實購買力,所以被普遍認為是可以在通貨膨脹中保值的。房地產之類的固定資產,由於具有剛性需求特徵,在通貨膨脹中,只要供給不是極端地大於需求,通常會被投資、保值和正常的需求共同影響,價格有所上漲。

可見,在通貨膨脹時,我們可以考慮買入商品、貴金屬、房地產,也可以考慮在通脹初期進行適量的股權類投資,並在適當的時候及時退出。而最大的錯誤莫過於從始至終只持有現金,這樣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誰動了你的錢袋(3)

在我們作出上述投資決策的同時,可能會感到迷惑,我們以什麼為依據來判斷通貨膨脹是否來臨?其實方法並不複雜,我們既可以透過對宏觀資料的分析判斷通脹是否存在,也可以透過對日常生活的細緻觀察發現通脹的跡象。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出現之後,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會出現上漲,這也是通脹對我們最重要的影響。生活必需品價格的變化,可以透過具體的統計資料和日常生活中的觀察來判斷。統計資料主要是參照“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就是CPI。國家統計局每個月都會公佈這個資料,如果CPI與此前年度相同月份相比出現超過5%的增幅,那麼按照國際上的慣例,就可以認為是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如果CPI增幅在3%~5%,可以認為是通貨膨脹率偏高。如果CPI增幅在3%以內,並且不是連續增長,那麼尚可認為是比較正常的情況。CPI的環比資料也是比較重要的,它反映了當前物價上漲的速度。所以,CPI可以作為投資時的重要依據。但這種以資料為判斷依據的方法,往往存在一個弊端,就是指數的構成比較機械,而經濟的執行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的商品對應的需求和價格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會有不同的影響。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需求相對穩定的商品的價格變化,來輔助判斷每個時期的通脹情況。比如,平時可以較多關注食用油、肉製品、奶製品、豆製品和蔬菜等食品類商品的價格變化,因為這些商品的價格上漲,大多是由於成本提高所導致,這也經常是非正常通脹的開端。再比如,可以關注煤、電、燃氣、水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價格,這些基本生產資料出現價格上漲,也就意味著成本的上漲,那麼最終一定會傳導到一些工業品當中,對生活也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

這樣,我們就可以依照上面所講的投資思路,進行相應的投資。比如,當CPI同比增幅超過3%、環比增幅連續幾個月超出2%,同時重要的生產生活物資價格幾乎全部出現比較明顯的上漲,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通脹有可能正在形成。這時就可以考慮進行消費品、食品和一些資源類企業的股權投資,或者考慮買入一些大宗商品或貴金屬。如果此時房屋的租售比仍然處在高於1∶200的低估範圍之內,也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