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生活在戰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比孟子的年齡略小,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有相當稜角和鋒芒的人。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正因為世道汙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後的經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的熱烈,所以他才恨的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實情形過於黑暗汙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也就是說“道”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本體,它生於天地萬物之,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無為的,在本質上是虛無的。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這為後來的統治者維護政權所採納。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人合一”。因為他安時處順,逍遙自得,所以很自然的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關於莊子的典故和寓言歷史上多有記載,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莊子是一個“性情中人”。而且很受後人追捧。一天,莊子與惠施(戰國時期政治家,名家代表人物)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這個故事就叫“安知魚樂”。還有一次,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這則寓言富有綺麗虛幻色彩,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莊周夢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使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醉,藉此抒懷。後來,莊子的妻子病死了。好朋友惠施前來弔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莊子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名句摘錄: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2、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4、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5、故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6、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7、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8、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