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楚國滅掉越國。楚懷王滅掉龐大的越國後,成了獨據長江中下游的巨無霸,對整個黃河流域的國家都虎視眈眈。齊國更是由於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沒有想到楚國的實力會如此強大。楚國由於滅掉越國而與齊國接壤,齊國就非常緊張。本來與楚國接壤的韓、魏、秦對於楚國咄咄逼人的氣勢也十分害怕。但可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野心勃勃的楚懷王向韓、魏、秦、齊大舉進攻,奪取了四國不少的土地。四國於是開始向趙國求援,而楚懷王也派使者與趙武靈王聯絡南北夾攻四國。趙武靈王希望楚國能把這種咄咄逼人的氣勢持續下去,同時又不希望楚國變得更強大。於是,趙武靈王派仇液入韓、富丁入魏、趙爵入齊,以堅其抗楚之心。秘使王賁入楚,轉達趙武靈王同意楚國南北夾攻的建議。趙武靈王派樓緩入秦,密切觀察秦國內亂的發展。派代相趙固監視胡人的動靜,注意燕國對秦國內亂的反應。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趙國大舉進攻中山,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合攻中山國的都城靈壽。這個時候,樓緩派人來報,秦國的內亂以宣太后的勝利而結束。趙武靈王決定暫停對中山的進攻,先解決秦國的立新王問題。於是,趙武靈王向中山王索取四邑後退兵。
趙武靈王聽說宣太后戰勝惠文後,欲立次子公子市為新的秦王后,立即派使者通知樓緩,讓樓緩告訴宣太后,趙武靈王準備迎立宣太后的長子,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新秦王。同時,趙武靈王命令趙固入燕迎立公子稷。燕國非常希望公子稷出任新的秦王,對趙武靈王的建議很支援。秦國由於歷時三年的內戰,此時已疲憊不堪。在北邊,趙國奪取了榆中後對秦國形成了壓頂之勢。在南邊,楚懷王對漢中、巴蜀早已垂涎。如果宣太后不同意趙武靈王的意見,一場惡戰又將開始,趙武靈王對燕國內政的干涉歷歷在目。宣太后不得已,同意了趙武靈王的意見,立公子稷為新的秦王。雖然公子稷是宣太后的長子,但由於公子稷是趙武靈王所立,宣太后還是奪了公子稷的實權,重用自己的兄弟穰侯魏冉和華陽君羋戎,自治朝政,親自與趙武靈王周旋。公子稷就是歷史上的秦昭襄王。
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將貴族私藏的、不在國家戶籍的奴隸遷往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和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的騎邑,為在那裡訓練的騎兵服務。趙武靈王下令,對國內尚不聽從國家號召胡服的,採取強制措施。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吳娃死,趙武靈王十分傷心。趙武靈王答應了吳娃死前的最後請求,廢掉了長子公子章,改立吳娃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繼續攻擊中山國,奪取了中山與代郡和燕國交接的土地,把中山完全裹在趙國境內,對中山進行了嚴密的封鎖。林胡與樓煩想與中山夾擊趙國的代郡,遭到了趙武靈王的痛擊。趙武靈王奪取了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門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寧武以北至內蒙古間地區)和雲中郡(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南,長城以北之間),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趙武靈王派人修建了兩道長城,以阻止林胡和樓煩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內蒙古烏加河、狼山一帶,第二道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包頭、呼和浩特至河北張北一線。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國於王子何,任肥義為相,兼任趙王何的傅。趙武靈王自號主父,專心趙國的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國內政治、經濟事務則全部交由趙何負責。趙惠文王即位後,國內的政治中心就逐漸地由趙武靈王轉向了趙惠文王,大臣們聚攏在趙何身邊。
公子稷雖然被趙武靈王立為新的秦王,但宣太后為了不讓秦王稷受趙武靈王的擺佈,親自執政,對趙武靈王的要求也敷衍了事,這讓趙武靈王很生氣。此時趙國已經佔有了秦國北邊的榆中、雲中地區,北部邊境正是秦國國防上的軟肋,趙武靈王打算從此進攻秦國。
趙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向秦國施加壓力,迫使宣太后任命樓緩為秦相,以便為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樓緩入秦時,趙武靈王假裝隨從人員,跟在樓緩左右。進入秦地後,趙武靈王對沿途的風土人情細加考察,以為攻秦時所用。樓緩進入秦都咸陽後,會見了許多秦國的大臣,趙武靈王都在側觀察,對秦國大臣的賢庸強弱有了深入的瞭解。樓緩勸趙武靈王不可久留秦國,以免被人識破。趙武靈王提出,走之前要親眼見一見秦昭王和宣太后。由於此前發生過秦昭王扣留楚懷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