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忽然摔了一跤。即使摔得不算重,但在心理方面層面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強大得讓她無法對之忽視。故此,若她就此離開,則必定要在自己心靈上留下一個無可彌補的破綻。今後更休想再有機會進窺天道。
對於任何世代的任何一名靜齋弟子來說,入世修行始終只屬次要。解開那秘不可測的最後一著死結,離世破碎而去,才是她們最終極的追求。故此無論如何,此刻師妃暄也必須出手了。
她輕聲幽嘆,又道:“以劍治天下,當然萬萬不可;但以劍爭天下,卻似屬古往今來唯一方法。妃暄只好領教一下大元帥的絕藝,請。”話雖瀟灑,心中實知自己已經落了下風。一旦動手,則無論勝負,最終也只能印證了陳勝“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理論之正確性。則之前靜齋“要憑德行而挑選真命天子”的說法,當然也只能無奈破產了。
話已經說盡,現在該是動手的時候了。陳勝再不開口。他徐徐吐出一口氣,神足經真氣流轉,充盈周身,令四肢百骸也勁力充盈,雙目中金光四射,赫然湧現凜凜神威。橫刀當胸淵停嶽峙,就如孤峰聳立頂天立地。正是五嶽法相——“嵩山峻嶺”。
師妃暄並未拔劍。她默然運轉劍典神功,不動聲色地向前踏出兩步。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動作,赫然予人行雲流水般的奇異感覺。霎時間,一股森厲無比的氣勢油然湧現。陳勝隨之便感覺到了。師妃暄正以其精神氣機,把自己牢牢鎖定。只要自己稍露破綻,她便會立即以教人難以抵擋的雷霆萬鈞之勢,拔劍進擊。
但陳勝已然經由“借相”之法,化身擎天一柱,巍然屹立天地之間。正是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卻哪裡還能有什麼破綻可尋?
“如如不動,了了分明,外不著相,內不著心。神通變化,悉具自足。”師妃暄曼聲吟哦,一雙美眸之內,釋放出燦爛星光。顯然單由這氣勢的對峙之中,已然窺探到了陳勝武功的幾分底細。不過,陳勝本來也無意要隱藏自己,故此對於師妃暄的話,他猶如老僧入定,恍若未聞。
輕柔晚風吹來,但園林中相互對峙之兩人,其衣袂卻竟未因此而有絲毫拂揚。情形詭異得教人心寒。
慈航靜齋的《劍典》,最高境界乃“坐死關”。但修為到了這個境界,已不會再與世上任何人動手,故此在武功上來說,反而沒什麼實際威力可言。若仍以武學論,劍典最強境界乃“劍心通明”。不過自靜齋創立以來,能修成此境界者屈指可數,師妃暄雖然被稱為百年來資質最高的靜齋傳人,但因為年紀尚輕,欠缺火候,故此也未能攀上這劍道高峰,只達到次一級別的“心有靈犀”境界。
雖說只是次一級別的境界,但同樣已是非同小可。事實上,師妃暄一身能為,已經達到了以氣馭勢,不用拔劍出鞘,便能以劍氣傷敵的超凡地步。而“心有靈犀”的境界全力施展,則在她不含一絲雜念,深邃澄明的美眸注視下,很易會令人喪失鬥志。不管敵人氣勢本來如何堅凝強韌,也將因此而被大大削減。
但陳勝卻是例外。神足經修成,便入三摩地。他的精神自成一天地。外界任何事物,均不能動搖其心志。師妃暄的劍氣再凌厲,“心有靈犀”境界再厲害,卻也根本無從下手。甚至乎,她雖然能夠知道陳勝的功法也屬佛門一脈,卻完全沒法把握其火候深淺,更不能針對其性情或弱點而擬定策略。
師妃暄暗自嘆口氣,知道自己居然還妄想能單憑氣勢而制敵,實在太過天真了。當即收斂心神,翻手向背。但聽得“鏘~”一聲清越龍吟,靜齋歷代相傳的寶劍“色空”出鞘。她引劍虛刺,劍鋒之上赫然吐出一股無堅不摧的劍氣,越空擊刺。
劍氣無形無影,兼且速度如電。尋常武人甚至根本察覺不到它的存在,電光石火間便已中招飲恨。但陳勝“聽勁”的功夫早臻至化境。只要有一絲一毫的細微動靜,偶休想可以逃得過他的感應。虎嘯寶刀陡然一翻,不偏不倚,更是快逾疾電地狠狠劈中了這股凌厲劍氣。
宏亮的金鐵交擊聲當即應刀爆發,直是震耳欲聾。聲猶未落,陳勝乘勢藉助劍氣的力量回身旋轉,赫然一發不收,連人帶刀形成凜冽龍捲旋風,衝著師妃暄悍然席捲衝殺。“五嶽法相——泰山十八重”。
刀風呼嘯,揪起走石飛沙。師妃暄秀眸微張,已流露驚詫之色。只在這剎那之間,她已經看出了此中利害,更知道絕不可逃避。否則的話,陳勝每旋轉多一圈,氣勢就更積累得更加雄厚一分,終於將會演變為無可抗禦之勢。到時候哪怕師妃暄臨陣突破“劍心通明”之境,只怕也同樣將要飲恨當場。
師